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巡察帮村民解难题
    “感谢巡察组为我们村办了一件大实事。以后村集体每年增收的这4万块钱,能为村民们办不少事儿呢。”日前,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镇龙泉村党支部书记林淑杰专程来到振安区委第一巡察组,将一封承载着村民心意的感谢信送到巡察组组长手中。振安区委第一巡察组巡察干部在汤山城镇龙泉村实地走访时了解到,该村集体两栋温室大棚的防寒毛布毡因经历多年风雨侵蚀失去保温效果,因村集体一时拿不出近2万元的维修费,导致承租大棚的租户要退租。“如果村集体大棚无法继续出租,会对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影响,咱们要尽可能想办法帮助解决。”巡察组与温室大棚的施工企业取得了联系,经沟通协调,企业负责人表示愿意为龙泉村的两栋温室大棚免费更换防寒毛布毡,确保大棚保温效果满足租户需求。“这封感谢信是群众对我们巡察工作的肯定和信任。下一步,我们将不负所望,以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继续解决好群众关切的问题,用扎实的整改成效助力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振安区委第一巡察组组长说。记者:徐宏祥
    09/06
  • 150幅文艺作品展现丹东风光
    9月3日,由丹东市振兴区委宣传部主办,振兴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摄影家协会承办的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在市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150幅作品,均由振兴区文艺工作者创作。作品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为主题,展现丹东的秀丽风光,刻画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本次展览将持续到9月8日,每日9时至11时、13时至16时免费开放,周六、周日不停展。记者:王俊
    09/06
  • 工伤预防公益广告亮相公交站台
    近日,丹东市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联合市公交集团,共同策划实施了“公交站候车亭工伤预防宣传项目”,广泛宣传工伤保险政策,普及工伤预防知识。“工伤保险,平安相伴”“只有健康的工作日常,才有人生的来日方长”……自来水公司、万达广场、女人街等13个人流密集的公交站候车亭“穿上”了工伤预防“新衣”,这些公益广告内容通俗易懂,涵盖工伤保险政策、安全防护等知识。此外,市民还可用手机扫描广告上的“丹东市工伤预防小程序”,了解更多的工伤预防知识。下一步,丹东市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将持续开展各项宣传和培训活动,增强广大市民的工伤预防意识。记者:姜慕馨
    09/05
  • 开展“情暖童心”关爱困境儿童活动
    近日,丹东团市委联合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振兴区检察院,在花园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了“情暖童心”关爱困境儿童活动。其间,部分在校大学生参与了志愿服务。活动中,团市委工作人员向孩子们赠送了护眼灯、文具等学习用品,勉励他们积极进取、努力学习。同时,为参加团市委暑期“扬帆计划”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颁发了实习证明和纪念品,鼓励他们再接再厉,服务社会,回报家乡。振兴区检察院的检察官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开展普法宣传,提醒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遵纪守法,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呼吁家长们重视家庭教育,切实履行好监护责任。禁毒支队民警举办了禁毒讲座,通过互动提问、案例分析、心得分享等方式,结合仿真毒品模型,让孩子们认识到毒品对个人、家庭、社会的严重危害。大学生们为孩子们上了一堂安全知识课。下一步,团市委将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紧扣服务青年工作主线,整合社会资源,创新举措,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同时,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拓展实践岗位,为更多青年学子提供锻炼和成长的平台,为城市发展集聚青春力量。记者:包芙蓉
    09/05
  • 生态文明 从娃娃抓起
    为加强广大少年儿童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近日,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教育局开展“生态文明我们先行”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各学校、幼儿园结合工作实际,围绕生态日活动主题,通过多种形式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教育孩子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环保行动。记者:侯春林
    09/04
  • 露天观影共话邻里情
    日前,丹东市元宝区广济街道县前一社区开展“露天电影进社区共谱和谐邻里情”公益露天观影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营造和谐温馨的社区氛围。活动当晚,居民们早早带着小凳子来到小区花园内,等候电影开场。观影中,居民被银幕上的电影画面所吸引,大家不时交流探讨。“大家聚在一起看电影真开心,感觉回到了小时候。”活动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接下来,社区将继续开展系列文化活动,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增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记者:刘响
    09/03
  • “银发服务”方便老年群体办税
    “税务部门服务真好!来之前我还担心办事时间太长,结果,刚进大厅就有一位小同志过来帮忙,全程带着我办完了业务,真是太方便了。”近日,在办税服务厅办理业务的75岁市民葛先生说。今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丹东市元宝区税务局5G智慧办税服务厅专属定制“银发服务”,为前来办税缴费的老年人提供专人接待、咨询引导、全程陪伴、协助填表,优化办税流程,推动实现纳税人上门办理的依申请事项“一站式”解决。开启老年人等群体办税缴费绿色通道,为其提供优先办、陪同办、爱心帮办等“人性化”服务举措,实现办税缴费无忧、无碍。同时,设置“爱心服务箱”,配备有老花镜、放大镜、体温计等物品,并提供轮椅等便民设施。记者:王子宁
    09/03
  • 元宝区举办“舞出精彩 广场有约”广场舞大赛
    8月26日,由丹东市元宝区文旅广电局主办、区文旅中心承办的2024年“舞出精彩广场有约”广场舞大赛在元宝区文化馆举行,来自各街镇的18支队伍参赛。比赛现场,队员们身着绚丽多彩的服装,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节奏翩翩起舞,以饱满的热情、优美的舞姿和整齐的动作,展现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记者:张怡媛
    09/03
  • 为幼儿园孩子们开展安全培训
    近日,丹东市元宝区广济街道崇建社区关工委五老志愿者、广济派出所民警一同走进博阳幼儿园,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唱儿歌等方式,为孩子们带来一场生动有趣的安全培训,提升孩子们的自我保护能力。记者:张怡媛
    09/02
  • 杜元东:南荒沟不荒 振兴有奔头
    近日,记者来到宽甸古楼子乡南荒沟村,蓝天白云下一幢幢瓦房鳞次栉比,道路两旁的绿化带郁郁葱葱,间或有几棵梨树、杏树开满了粉白色的花,不远处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是这如画风景中唯一的“一点红”。“这次去桓仁考察一个中药材项目,如果合作成功,村民可以在自家的板栗树下搞种植,一年能增加不少收入。”在村党群服务中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杜元东正领着一班人研究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南荒沟村有10个村民组、1300余人。60岁的杜元东是土生土长的南荒沟村人,2013年起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南荒沟村地理位置特殊,边境线长约10公里。从2018年起,我们突出边境村‘党建+’引领作用,成立党员志愿者队伍,在护边安民、强村富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杜元东说。首先引导村民转变观念,结合本村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加快培育板栗、燕红桃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有机绿色采摘园。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树立产业示范户“以点带面”。如今,全村380户村民基本实现了户户有产业、家家有收入。以党小组为单位划分3个责任区,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发展模式。成立由南荒沟村乡村振兴党支部第一党小组骨干党员担任理事长的专业合作社,5名成员都是党员。合作社以经营燕红桃、板栗等农产品为主,现有燕红桃基地1500余亩,年产量50余万公斤,产值200余万元;板栗基地1600余亩,年产量400余吨,年产值160余万元,实现了党建与产业发展双促进、双融合,有效降低农户“单打独斗”的市场风险。这几年,南荒沟村争取专项资金2000余万元,修筑河堤一万余延长米,硬化村组路15公里,增设太阳能路灯200余盏,建设无公害厕所40座,绿化美化村屯路4公里。开展环境卫生治理,实行“三长”网格化责任包干奖罚制度,生活垃圾实现专人专车定期清运。在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南荒沟村积极争取资金建设400平方米的冷库、10栋蓝莓温室大棚,每年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南荒沟不荒,满山花果香;沟沟通油路,户户奔小康。”60岁的杜元东依然干劲满满。在他的带领下,南荒沟村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辽宁省生态村、辽宁省文明村镇、“大梨树式”好村庄等荣誉称号。他本人也获得了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丹东市“毛丰美式”好干部、丹东市2023年度实绩突出先进个人等荣誉。记者:曲丹凤
    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