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酸菜,不东北!”进入农历九月,寒意渐浓,在全国优质大白菜主产区之一的新民市,丰收的喜悦火热四溢。翠绿的白菜在田垄间铺陈,它们中的半数会一车又一车地发往全国各地;另一半则被留在当地,通过智能化车间加工,成为东北人冬季餐桌上的一道传承许久的美食——酸菜。
新民市酸菜成为占据全国70%酸菜市场份额的“销冠”,早已告别“家庭作坊”“区域特产”等传统标签,取而代之的是涵盖科研、种植、腌制、加工、储运、营销的现代化全产业链。陶家屯镇的沈阳时丰酸菜产业园,建成了世界首个10万级GMP智能化酸菜加工车间;新民市已形成了辐射东北、联通全国的东北最大最优酸菜产业集群……
全链升级:从田间到餐桌的品质提升
在大民屯镇自家的白菜地里,农户小崔正忙着用农机进行采收。小崔说,今年酸菜生产企业收购白菜(净菜)的价格在每斤三角钱左右。“往年白菜收购价忽高忽低,对农户种植积极性有一定影响。但沈阳市酸菜产业协会成立后,酸菜生产企业的收购价格就比较稳定,咱们种植户的收益也就更加稳定、更有保障,心里踏实多了!”
在新民市,像小崔这样的种植户还有很多,正是酸菜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壮大,让以往的普通菜农变成了按单生产的“产业工人”。他脚下的这片田地,是新民市近10万亩白菜种植基地的核心区之一,这也为新民市的酸菜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据了解,新民酸菜历史悠久,域内现有酸菜加工企业70余家,年总产量约7亿斤,总值约20亿元。
产业链的中端实现规模化运营。记者在陶家屯镇看到,今年1月由沈阳时丰酸菜产业园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新民酸菜产业集群项目——东北酸菜腌制研发中心一期工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10万级GMP智能化酸菜生产车间投入运营后,成为全国首家实现了酸菜自动称重、分装规模化生产的车间。通过巴氏杀菌技术,实现防腐剂“零添加”。目前,该车间共有6条生产线,日产酸菜达10万斤。二期工程也即将竣工,共建设标准化酸菜腌制窖池358个,腌制白菜能力1.5亿斤,可生产酸菜0.5亿斤。
酸菜产业的下游更令人惊喜。目前,新民市已成立了酸菜食品研究院,创制研发了包含60余个菜品的“酸菜宴”,其中有酸菜血肠、酸菜白肉、酸菜海鲜焗饭、乳酸菌发酵酸菜汤、即热式酸菜白肉锅……这些创新食品吸引许多市民周末专门自驾去新民,为的就是能够品尝到当地特色又美味的“酸菜宴”。
三大优势:铸就“全国酸菜看新民”的底气
“放眼全国,新民酸菜底气十足。”10月29日,沈阳市酸菜产业协会秘书长吴海峰自豪地对记者说。这份底气正是源于新民发展酸菜产业的三大核心优势。
良好的产业基础是关键。酸菜作为东北特色食品,实现了从农产品到特色食品的转型,这一转变不仅拉长了产业链条,更有力推动了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本质上是发展思路与模式的革新。来自新民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新民当地现有的酸菜企业直接从业人员2000余人,全域约有2万户白菜种植户。最高效时,白菜从采收到运到企业的生产车间不超过6小时。
为抢占更大市场,新民市正为酸菜产业注入科技动能,并深耕专业市场,全力推动其提档升级。打造区域商标、产品商标,推动酸菜产业科学化、标准化、商品化、多元化,把以往只有一季的大白菜销售期,延长到了一整年。
今年年初,新民市酸菜生产企业成立了酸菜产业协会,进一步推动域内生产企业的行业自律和合规,推进产业发展走向更加良性轨道。协会会长刘策说:“新民酸菜产业协会的梦想是建立一个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百亿酸菜产业集群,让酸菜产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地方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
科技赋能强劲。与沈阳农业大学合作,从去年试种的24个白菜品种中选出3个品种进行扩繁测产,找出最适合腌制酸菜的白菜新品种进行推广。同时研究低盐和无盐稳态发酵技术,让传统酸菜摆脱“高盐”标签,让东北酸菜更美味、营养、健康。与大连工业大学合作,尝试采用多种乳酸菌发酵,与海鲜搭配开发预制食品,满足更多人的味蕾需求。此外,时丰产业园的智能化生产线也使损耗率进一步降低,即便是日产10万斤酸菜,仍能保持传统风味。
政策保障有力。新民酸菜产业集群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个部门确定重点培育的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集群,也是沈阳市唯一的国家级特色食品产业集群。目前,新民成立了工作专班和两家国有企业。“我们把窖池变成‘理财产品’,让产业链每个环节都能盈利。”新民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民酸菜已为喜家德等知名企业供应酸菜和酸菜颗粒产品。
冲刺百亿:从区域特产升级到国潮品牌
“想想几十年前,一到冬天,每家每户都用大缸腌酸菜,而现在的企业生产都是自动化,更卫生、更高效。”在沈阳时丰酸菜产业园内,土生土长的新民人李建国回想以前的场景,再看看眼前的现代化生产景象,惊叹连连。142座腌制池如银色堡垒整齐排列,池内温度、湿度通过电子屏实时调控,6800平方米的10万级GMP车间,机械臂将“零防腐剂”酸菜精准分装,空气净化器的运转声取代了传统腌菜的沉寂。
如今新民酸菜的品牌多样、品类丰富,有多达200多个品牌在市场上销售,像“翠花酸菜”“旺新酸菜”“酸酸的爱”等品牌更是耳熟能详。目前,计划投资30亿元的酸菜产业集群,正按“一中心五基地”布局稳步推进:研发中心攻关核心技术,种植基地保障原料供给,腌制基地提升产能,预制菜基地拓展品类,冷链基地打通物流,质检基地把控品质……预计未来三五年内,有望达到300亿产业规模。
新民酸菜产业的蜕变,是一场味觉的革新,更是县域经济依托特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诠释。
记者:张晶


中文
朝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