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脉楚天 典藏万象——2025年中华传统晒书活动暨长江文化典籍阅读季“开幕
10月28日,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湖北省图书馆(湖北省古籍保护中心)承办的“医脉楚天典藏万象——2025年中华传统晒书活动暨长江文化典籍阅读季”在湖北武汉开幕。本次活动包含中医药古籍专题展、系列讲座、交流研讨会、古籍保护培训班、文化雅集体验活动、闯关研学营、短视频挑战赛等。 10月28日在2025年中华传统晒书活动暨长江文化典籍阅读季上拍摄的中药标本。(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10月28日,参观者在2025年中华传统晒书活动暨长江文化典籍阅读季上观看展出的古籍文献。(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10月28日,参观者在2025年中华传统晒书活动暨长江文化典籍阅读季上观看展出的古籍文献。(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10月28日,参观者在2025年中华传统晒书活动暨长江文化典籍阅读季上观看展出的中药标本。(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10/29 - “大地绘彩——2025年农民画大展”在国博开幕
10月2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大地绘彩——2025年农民画大展”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为2025年度国博“国家展览”项目之一,以“乡村活力·时代精神”为主题,通过“叙民俗”“展农事”“焕新貌”三个单元,生动呈现新时代农民画的创作现状,展现新时代中国乡村发展和民众生活。 10月28日,观众在参观展览。(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10月28日,观众在参观展览。(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10月28日,观众在参观展览。(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10月28日,观众观看画家指导农民绘画的老照片。(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10月28日,观众在参观展览。(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10月28日,观众在参观展览。(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10/29 - 重庆奉节:“诗城”风光引游人
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重庆市奉节县,有着“中华诗城”的美誉。近年来,当地利用其独特地貌、壮丽风光和悠久诗词文化等优势,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以白帝城、夔门等为代表的景点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览观光,领略“诗城”魅力。 这是10月27日拍摄的重庆奉节瞿塘峡一带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这是10月27日拍摄的重庆奉节瞿塘峡一带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10月27日,游客在重庆奉节白帝城景区参观(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10月27日,游客在重庆奉节白帝城景区拍摄刘禹锡雕像。(新华社记者周佳谊摄) 10月27日,人们在重庆奉节白帝城景区参观碑刻。(新华社记者周佳谊摄) 10月27日,游客在重庆奉节白帝城景区体验拓片技艺。(新华社记者周佳谊摄) 这是10月27日在重庆奉节夔州博物馆拍摄的展品。(新华社记者周佳谊摄)
10/28 - 壶口瀑布“彩虹桥”
10月27日,位于山西吉县和陕西宜川县交界的黄河壶口瀑布景区天气晴好,飞溅的水雾在阳光照射下,形成一道壮美的“彩虹桥”。 10月27日在山西吉县黄河壶口瀑布景区拍摄的“彩虹桥”景观。(吕桂明摄) 10月27日,游客在山西吉县黄河壶口瀑布景区游览观瀑(无人机照片/吕桂明摄) 10月27日,游客在山西吉县黄河壶口瀑布景区游览观瀑(无人机照片/吕桂明摄) 10月27日,游客在山西吉县黄河壶口瀑布景区欣赏“彩虹桥”景观。(吕桂明摄)
10/28 - “洞”观桂林
“泱泱天大风,谁知生此洞。古剑劈山开,千年不合缝。我身伛偻入,风迎更风送。”这是清代诗人袁枚对广西桂林市溶洞景观的描述。 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造就了桂林“山青、水秀、石美、洞奇”的自然景观。这些岩洞有的洞中有洞,洞洞相连;有的上下贯通,纵横交错;有的流水贯通,可以泛舟;有的大如厅场,可供跑马。不少岩洞里遍布摩崖石刻,还有历代诗词吟咏题写,不仅是“大自然艺术之宫”,还是历史文化的宝库。“洞”观桂林,人们不仅看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看到这座山水名城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 这是10月25日拍摄的广西桂林市叠彩山仙鹤洞内外景观。(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10月25日,游客在广西桂林市象鼻山前游览观光。(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10月25日,游客在广西桂林市伏波山还珠洞游览。(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这是10月25日拍摄的广西桂林市叠彩山风洞内的佛像。(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这是10月25日拍摄的广西桂林市伏波山还珠洞内的佛像。(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这是10月25日拍摄的广西桂林市伏波山还珠洞内的佛像。(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这是10月25日拍摄的广西桂林市伏波山还珠洞内的佛像。(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10/27 - 丽江:美景如画引客来
时逢深秋,云南丽江天朗气清、美景如画,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10月26日,游客在丽江市玉龙雪山景区观看《印象丽江》演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10月26日在丽江市玉龙雪山景区拍摄的《印象丽江》演出现场。(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10月26日,游客在玉龙雪山参观游览。(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10月26日,游客在蓝月谷参观游玩。(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10月26日,游客在蓝月谷参观游玩。(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10/27 - 万吨级纯电动散货船在湖北宜昌下水舾装
10月23日,在湖北宜昌举行的2025绿色能源发展大会上,举办了我国目前最大的万吨级纯电动散货船下水及命名仪式,将其正式命名为“葛洲坝”号。该船也由此转入舾装阶段。 作为我国万吨级纯电动散货船研制及示范应用项目,此次下水和命名的“葛洲坝”号在纯电动力与智能技术应用上实现多项突破,标志着我国内河航运绿色智能化发展迈出关键一步。 据介绍,“葛洲坝”号纯电动散货船总长近130米,最大载重量超过1.3万吨。船舶配备12个锂电池箱式电源作为动力源,总电量达24000千瓦时,支持快速换电,续航里程可达500公里。 10月20日,万吨级纯电动散货船在专用码头吊装电池(无人机照片/郑家裕摄) 10月19日,工人在万吨级纯电动散货船施工现场作业。(郑家裕摄) 10月23日拍摄的“葛洲坝”号纯电动散货船(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10月23日拍摄的“葛洲坝”号纯电动散货船(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10月23日拍摄的“葛洲坝”号纯电动散货船(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10月23日拍摄的“葛洲坝”号纯电动散货船(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10/24 - 鲁迅故里打造文化IP
近年来,位于浙江绍兴越城区的鲁迅故里围绕鲁迅及其文学世界,持续打造特色文化IP,有效延续了文化名人的当代活力。目前,鲁迅故里与8家设计团队达成合作,作为官方供应商共同开发以鲁迅及其文学作品为主题的文创纪念品与特色餐饮单品,并结合季节更迭设置主题打卡点,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游览。 10月23日,在新建成的鲁迅故里二期,人们经过鲁迅作品主题灯箱。(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 10月23日,游客在鲁迅故里和鲁迅的创意塑像合影。(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 10月23日,在新建成的鲁迅故里二期,游客走进一家书店。(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 10月23日,游客在鲁迅故里选购文创产品。(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 10月23日,游客在鲁迅故里拍摄文创产品。(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
10/24 - 广西龙胜:金秋梯田美如画
眼下,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一片金黄,成为众多游客观光“打卡”的热门景点。龙脊梯田已有2300多年历史,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认证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这是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及其间村寨风貌(10月2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这是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及其间村寨风貌(10月2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10月22日,游客乘坐缆车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观光(无人机照片/潘志祥摄) 10月22日,游客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观光(无人机照片/潘志祥摄) 10月22日,游客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观光。(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这是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及其间村寨风貌(无人机照片/潘志祥摄) 10月22日,游客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观光。(潘志祥摄)
10/23 - 新疆:棉海丰收忙
金秋十月,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187万亩棉田迎来采收高峰,雪白的棉海一眼望不到头。数台大型采棉机穿梭其间,朵朵棉花被采棉机采摘、收集、打包、出仓,棉田里一派丰收繁忙景象。 10月21日,采棉机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的棉田中工作(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宿传义摄) 10月21日,采棉机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的棉田中工作,旁边是刚采收打包好的棉花。(新华社记者贾钊摄) 10月21日,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的棉田中,叉车将打包好的棉花装车。(新华社记者顾煜摄) 10月21日,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的棉田中,棉农在固定棉花包。(新华社记者顾煜摄) 10月21日,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打包好的棉花被送往轧花厂。(新华社记者贺小童摄)
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