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西绿宝石 城畔凤凰山
2025辽宁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召开之际,辽宁日报推出《这场大会令人期待》专栏,探访辽宁文旅新业态、新场景,展现多元魅力和蓬勃活力。在辽宁朝阳市区东部,一座美丽的青山与城市肌理紧密相连,这里便是集自然奇观、文物古迹、人文景观于一身的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作为辽西地区罕见的“城市绿肺”,这座占地67.84平方公里的AAAA级景区,正以85%的森林覆盖率、近800种植物和330种野生动物的家底,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探秘。清晨的凤凰山总裹着薄雾,椴树洼4000亩天然次生林在曙光中苏醒。这片辽西面积最大的原始林海,如同大地编织的绿色锦缎——763种被子植物与15种蕨类在此共生,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核桃楸的羽状复叶轻抚山风,紫椴的蜜香引来成群的蜜蜂。沿着环山步道行走,会遇见黄芪的紫色花穗在岩缝间摇曳,山茴香的白色伞形花序点缀林缘,仿佛大自然精心布置的生态画廊。半山腰的麒麟山盆地藏着凤凰山的味觉密码。如今金秋时节可见梯田层层叠翠,饱满的谷穗垂首致敬这片沃土。林业工作者介绍,景区通过划定核心保护区、建设生态监测站等举措,使黄菠罗等濒危植物种群逐年扩大,这座“辽西植物宝库”的生态基因正得到系统性保护。当夕阳给“金驼望月”岩群镀上金边,红外相机里的“原住民”也开始活跃: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在悬崖间划出凌厉弧线,省级重点保护的狍子家族踏着碎步穿过灌木,狐狸的身影偶尔闪过花岗岩缝隙。景区内野生动物种类众多,达330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金雕、大鸨、长耳鸮、黑鹳等;辽宁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石鸡、灰斑鸠、雉鸡、狍子、狐狸、獾子等。凤凰山的魅力在于永不重复的自然剧场。春日的“华佗拜弥勒”岩下,杜鹃花将山脊染成粉红缎带;夏季的莲心洞瀑布如银练垂落,在玄武岩上凿出翡翠深潭;秋霜为“棋盘石”周边的蒙古栎换上金甲,与火红的黄栌构成巨型调色盘;冬雪则让“象鼻山”化作一头缓行的白象,冰挂如璎珞缀满凤凰顶的苍松。地质学家解读这些奇观的形成:1.2亿年前燕山运动塑造的花岗岩峰林,经风化剥蚀形成“天然大佛”等象形石群。景区创新推出的地质研学路线,让游客在“凤凰顶”俯瞰大凌河曲流时,能读懂地球演化的史诗。经考古调查,凤凰山区内存在有红山文化、夏家店等各时期的文化遗址27处,文物景点18处。站在凤凰山顶远眺,城市天际线与森林轮廓在暮色中交融。山脚下的九凤壁浮雕,用现代艺术语言诠释着《诗经》“凤凰鸣矣”的古老意象。如今,凤凰山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春季万物萌动,郁郁葱葱;夏季百花争艳,姹紫嫣红;秋季红叶满山,五彩缤纷;冬季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登临凤冠极目远望,视野宽阔,景色壮丽,是极具特色的观光旅游目的地。摄影:杜福生白铁军记者:张辉
06/12 - 来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体验探秘之旅
2025辽宁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召开之际,辽宁日报推出《这场大会令人期待》专栏,探访辽宁文旅新业态、新场景,展现多元魅力和蓬勃活力。“3、2、1——灯光启动!”5月22日,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的夜空被一场数字水幕灯光秀点亮。巨型投影下,中华龙鸟的羽翼划破黑暗,辽宁古果的枝叶在光影中舒展,游客的惊呼声与快门声此起彼伏。这一刻,朝阳这座“世界化石之都”以颠覆性的科技语言,向世界发出邀请:欢迎踏入1.25亿年前的白垩纪秘境。五月初,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以焕然一新的面貌重磅回归,成为辽宁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的重要示范项目。作为“世界化石之都”的核心载体,公园此次升级以学术为基、科技为翼、体验为核,不仅刷新了游客对古生物科普的认知,更以沉浸式互动体验引爆开园后的旅游热潮,成为朝阳文旅融合发展的“高光名片”。朝阳拥有全球最完整的“热河生物群”化石资源,中华龙鸟、辽宁古果等世界级发现奠定了其“花鸟源头”的独特地位。然而,运营近20年的地质公园面临设施老化、展陈方式单一等问题。2024年,朝阳市委、市政府以创建5A级景区为目标,启动全面改造:博物馆展陈化石数量从435块增至2025块,打造“热河生物群协同演化”主题的五大展区;地质长廊修复工程同步推进,引入智能导览、全域WiFi等现代化设施,实现“保护与创新并重”的升级目标。此次改造对标国际顶流,学术性与体验感并重。博物馆新增2500平方米空间,形成“一主四专”展区布局,系统展示20门类千余种生物化石,堪称“白垩纪百科全书”。地质长廊则通过AR技术还原远古生态,让游客“一步跨亿年”。“妈妈,恐龙踩到我的影子了!”“穿越白垩”展厅成为公园最火爆的打卡点。6岁的萌萌尖叫着跳开。地面3D投影的“溪流”中,一群热河生物群的古鱼游过她的脚边,涟漪随步伐荡漾;抬头时,一只翼展5米的机械翼龙正从穹顶俯冲而下,AR技术让它与实物布景的原始森林浑然一体。鸟类起源时间环以环状标本群清晰呈现进化历程,配合9D影院与透明触摸屏,让深奥的古生物学知识变得生动可感。公园还创新推出“日游化石+夜赏数字水幕灯光秀”的全时文旅动线。IP形象“花朵朵”“龙飞飞”及其衍生角色以真人扮演形式互动,配合机甲暴龙花车巡游、化石盲盒挖掘等亲子活动,构建起“可玩可学可收藏”的全场景生态。重装开园后的公园日均接待游客量持续走高。首届“古果寻踪记”主题活动将科学与趣味结合:非遗展览展示朝阳传统文化,研学课堂让孩子们化身“古生物学家”,而平价餐饮和文创市集则提升了服务体验。一位北京游客感叹:“这里不仅是博物馆,更像一座跨越时空的乐园!”朝阳鸟化石地质公园的升级,标志着朝阳“化石文化”从静态展示走向动态传播。它以科技为桥梁,将亿年历史转化为可触摸的体验,既强化了科普教育功能,也为朝阳打造“世界级化石公园”品牌注入新动能。未来,随着5A景区创建的推进,这里将成为辽宁乃至全国文体旅融合发展的典范,让“沉睡的化石”真正火出圈。从“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到“数智化化石公园”,朝阳以创新诠释了文旅融合的无限可能。这场跨越亿年的探秘之旅,不仅让游客感受到地球生命的壮丽史诗,更展现了朝阳以文化赋能城市发展的决心与智慧。摄影:记者张辉
06/12 - 看四种特色文化如何带火古城朝阳
慕容街和朝阳北塔通过亮化改造、民俗活动等吸引了大量游客。核心提示位于辽宁西部的朝阳市,不论是在历史长河中,还是在连绵的丘陵里,它都如同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红山文化的古朴、化石文化的奇绝、三燕文化的雄浑与红色文化的炽热在此交织碰撞,奏响一曲震撼人心的文化交响。如今,这四种跨越时空的特色文化,不再是尘封的历史记忆,而是化作驱动城市发展的强劲引擎,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中,重塑朝阳的城市品牌,为辽宁地域历史文化注入全新活力。文化活起来旅游火起来夜幕降临,位于朝阳市慕容街北端的朝阳北塔下,一拨拨市民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锣鼓响起来,歌声唱起来,秧歌扭起来,很快这里就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成为欢乐的海洋。朝阳北塔既是朝阳市的城市地标,也是这座城市古老且悠远的证明。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沉睡亿万年的恐龙化石与远在朝阳博物馆内的红山文化玉猪龙隔空对望。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正是朝阳文化融合最生动的注脚。在这片古老的辽西大地上,游客可以上午在化石博物馆触摸中生代的生命密码,下午漫步慕容古街感受鲜卑贵族的风雅,同时还可以走进赵尚志纪念馆聆听抗日烽火的呐喊。这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让朝阳文旅收入近些年连连攀升。今年“五一”假期,朝阳全市重点景区游客量从2023年的144万人次,跃升至393万人次,增长272%。文化融合不仅体现在线路设计上,更渗透到每个文旅项目的含金量和细节中。朝阳地区的博物馆数量全省居前,在超过13万件的文物中,近700件是国家一级文物。重磅“宝贝”扎堆,不仅让朝阳文旅看点多多,而且还借文物串联起不同的旅游线路。不仅如此,数字技术的应用赋予了朝阳文旅更多绚烂的姿彩。在牛河梁遗址公园,VR技术将红山祭祀场景复原,游客戴上设备,仿佛能听见远古的钟鼓齐鸣;朝阳北塔景区推出的主题夜游秀,让古塔灯光与这座古老城市交相辉映;在街头的文创店,印有红山纹样的恐龙模型、镶嵌金步摇元素的红色文创笔记本,成为游客争相购买的爆款。这些创新举措,让朝阳从单一的历史遗迹观光地,蝶变为集科普教育、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全域旅游目的地。业态融起来品牌亮起来近年来,朝阳市的文体旅融合发展如潮涌,展现出蓬勃而强劲的势头。随着朝阳市众多高品质文体旅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一场场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持续绽放。这些项目与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和游客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在新晋打卡地的舞台上,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1958科学乐园等宛如耀眼的明星,凭借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丰富的体验内容,吸引着大量游客纷至沓来。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作为红山文化的发祥地,承载着岁月沉淀的深厚历史底蕴。当游客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则以其丰富的化石资源和独特的地质景观,为游客呈现了一场跨越亿万年的生命之旅。在这里,游客能亲眼看见远古生命的痕迹,与历史对话。1958科学乐园以科普教育为主题,通过互动体验、科学实验等形式,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的无限兴趣和探索欲望,让科学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除了文化旅游景点熠熠生辉,各类体育赛事的举办也为朝阳的消费市场注入了新活力。马拉松、龙舟赛等赛事如激昂的乐章,相继奏响,吸引了众多体育爱好者和游客的热情参与。这些赛事宛如城市的名片,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催生了运动装备、赛事周边等消费需求。夜间经济,作为城市消费的新亮点,在朝阳市也因慕容街、利州古城、鸟化石公园等夜间消费集聚区的精心打造而越发繁荣。游客们可以在这里品尝当地美食,感受舌尖上的美味;欣赏传统表演,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利州古城则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节、灯光节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游玩,让古城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文体旅融合,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带动作用,成为引领朝阳消费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跨界潮起来产业链起来四种特色文化的融合,让朝阳彻底摆脱了“辽西小城”的固有标签。如今,“古国发祥地”“世界化石宝库”“三燕古都”等闪亮名片,共同构筑起朝阳独特的城市品牌矩阵。在央视《国家宝藏》节目中,红山玉龙与朝阳鸟化石同框亮相,单期节目为朝阳带来超百万次的网络搜索量;抖音平台上,“三燕文化奇妙夜”话题播放量突破5亿次,身着鲜卑服饰的网红博主在朝阳北塔前起舞,让古老文化以年轻态走向世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直接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强劲动能。依托红色文化资源,朝阳牵头组建的“东北抗联精神研学联盟”,已与省内外67所学校建立合作,年接待研学团队达数十万人次。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升级,高铁站至景区的“文化专线”开通,沿途设置VR观景窗,乘客可提前体验景区精华;新落成的朝阳文化艺术中心,常年举办融合四大文化元素的主题演出,大型实景剧《朝阳四章》将红山祭祀、化石发现、三燕风云、红色烽火串联成史诗画卷,场场爆满。朝阳文化融合的实践,为辽宁地域历史文化发展提供了新范式。以朝阳为核心,辽宁打造了“红山文化探秘之旅”“辽西化石科普走廊”等省级精品线路,将葫芦岛、阜新等地的文化资源联结成网。在学术领域,朝阳的四大文化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推动辽宁史前文明、东北民族史等研究走向深入,让“辽河流域也是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的学术观点获得更多国际认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朝阳正以文化融合为笔,以创新发展为墨,在辽西大地上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精彩篇章。当红山玉器的温润、化石标本的沧桑、三燕文物的华美与红色记忆的炽热,共同熔铸成城市发展的精神内核,朝阳必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辽宁文化强省建设贡献更大力量。记者:朱忠鹤
06/12 - “二级国保”白骨顶鸡群栖朝阳城区大凌河
连日来,白骨顶鸡活跃在朝阳市城区大凌河水域,成为初夏时节一道生态风景线。近年来,随着朝阳城区大凌河生态持续优化,良好的环境引来成群结队的白骨顶鸡在此栖息,数量最多时超过500只。白骨顶鸡是秧鸡科骨顶属动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骨顶鸡是中型游禽,像小野鸭。全体灰黑色,具白色额甲,趾间具瓣蹼。嘴长度适中,高而侧扁。头具额甲,白色,端部钝圆。跗跖短,短于中趾不连爪。大多数潜水取食沉水植物,趾均具宽而分离的瓣蹼。体羽全黑或暗灰黑色,多数尾下覆羽有白色,上体有条纹,下体有横纹。两性相似。身体短而侧扁,以利于在浓密的植物丛中穿行。记者:王群白铁军
06/11 - 辽宁: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展
以“友”引友,以“城”为媒。国际友城工作在增进中外人民相互理解和友谊、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1979年大连市与日本北九州市建立辽宁省第一对国际友好城市以来,辽宁友城“朋友圈”持续扩容。目前,辽宁省已与32个国家缔结了93对友城,同71个国家的交往对象建立了370对友好伙伴关系,为全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聚能增势。“民心相通”渠道促交往作为东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辽宁借力日益紧密的国际友城网络,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了开放、友好、活力、现代的崭新形象,其风采令海内外参与者印象深刻、赞誉不断。国际友城工作是地方高层对外交往的重要方向,是外事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渠道。辽宁省以地方高层交往为引领,友城的纽带作用不断彰显,“民心相通”不断深化,友城活动精彩纷呈,密切了“好朋友”,巩固了“老朋友”,结识了“新朋友”。去年是辽宁省与日本富山县缔结友好省县关系40周年。40年来,双方在经贸、文化、教育、人才培养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结出丰硕成果,两地人民人文相亲、互帮互助,留下了“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的佳话。去年也是辽宁省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缔结友好省州关系30周年,两省州成功举办结好30周年交响音乐会,围绕教育、医疗、体育、艺术等领域开展专项活动,并在友好交流与经贸合作会议上集中签约12个合作协议。去年6月,辽宁省友好经贸代表团访问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州期间,继两省州2023年缔结正式友城关系之后,大连市与布列斯特市也签署了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协议书,辽宁中医药大学与布列斯特中心城市医院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并举办了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州展示展演活动,玉雕、皮影戏、满族刺绣等20多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吸引观众驻足。锚定全省对外开放规划目标,辽宁省健全完善“大友城”工作机制,由外事部门牵头,全面统筹宣传、商务、教育、文旅等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涉外工作,开创友城工作齐抓共建的良好局面,推动了经贸、教育、文化、体育、旅游等众多领域的交往交流。2024年,辽宁省与俄罗斯特维尔州、乌干达布索加大区正式建立友好省州(区),与韩国庆尚北道、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签署友好合作关系协议,全年开展友城间友好交流活动72场。去年,辽宁与俄罗斯特维尔州缔结友好省州的报批及签约工作如约完成,成功举办辽宁省与特维尔州经贸交流会,沈阳师范大学建设的中文学习测试中心在特维尔国立大学揭牌,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在伏尔加河畔熠熠生辉,两省州持续深化人文交流,巩固友好合作基础。通过国际友城这座友谊之桥,辽宁省促进高层对话、经贸合作、招商引资、人文交流取得务实成果,辽宁国际“朋友圈”不断壮大。“经济外事”品牌助发展山海之约,友城同行。第二届辽宁国际友城大会即将在沈阳召开,届时将有国内外百余个团组近400位嘉宾参会,地域涵盖五大洲46个国别。增设的友城文旅特色展未展先火,吸引了15个国家的40余个地方政府、商协会和优秀企业前来参展。辽宁省以“友城+”思路,将“外事搭台”和“经贸唱戏”有机衔接起来,以国际友城及友好伙伴为载体,聚焦辽宁省各领域发展,打造“经济外事”品牌,大力提升国际友城活动国际化水平,助力辽宁扩大对外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去年9月第五届中国辽洽会期间,辽宁省举办了首届辽宁国际友城贸易对接洽谈活动,首次邀请驻华使节团、外媒记者团出席活动,首次组织友城政府携境外企业组团参会,来自全球48个国家的300余位嘉宾相聚沈阳,共叙友谊、共商合作、共谋发展。此次活动是利用友城渠道搭建国际经贸交流平台的“首演”,外事直接参与经济发展主战场,从幕后走向台前,搭建高契合度经贸发展合作平台,在高级别嘉宾邀请、外国驻华使节邀请、推动国际友城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实现了新突破,推动友城交往和国际经贸合作形成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格局。活动促成在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营口片区内设立斯里兰卡产业园等7个合作项目签约,达成合作意向18个,推动23对企业建立沟通渠道,成功搭建了以国际友城为主体、以经贸合作为主旨的高端大型多边开放平台。今年4月,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州代表团来访,参访省农科院及相关制造业企业,达成多项合作订单。在外事工作中,辽宁省着重突出友城元素设计,深挖友城交往历史渊源、代表人物、合作项目成果等资源,以诚感人、以心暖人、以情动人,深耕传统友城,拉紧友城交往纽带。以城为媒,以心相交,依托国际友城,辽宁向世界展示了对外交往的意愿,释放出缔结全球友谊的善意,讲述着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辽宁故事。记者:徐铁英
06/11 - 岫岩玉雕、辽菜传统烹饪技艺等9个项目亮相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 辽宁老手艺圈粉海内外
岫岩玉雕、抚顺琥珀雕刻、古渔雁民间故事、辽菜传统烹饪技艺等辽宁非遗项目近日在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大放异彩。9个代表性非遗项目通过实物展示、活态展演等形式,向世界展现了辽宁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其中,岫岩玉雕传承人创新推出生活化小件作品,抚顺琥珀雕刻运用科技手段破解原料困境,辽菜传统烹饪技艺则让观众现场品尝地道的辽宁味道。这些传统技艺不仅传承了古老智慧,更以创新表达赢得了国际赞誉。沈阳李氏民间掐褶纸传承人李雪正忙着给游客讲解掐褶纸技艺。受访者供图玉雕不拼大小拼创意本次国际非遗节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共同主办。来自马来西亚、阿尔及利亚、意大利等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个非遗项目、400余名传承人同台献艺,展开跨越国界的文化对话。岫岩玉雕传承人陈林松手里正在雕刻的一棵绿色“小白菜”似乎刚从土里长出来,灵动古朴,土得自然、土得厚重、土得鲜活。“岫岩玉雕是国家级非遗传承项目,主要以大为主。此次,我们雕了一些精美的小件儿,更加接地气。”陈林松说。本届非遗节,辽宁首先以特有的矿产资源非遗项目作为展示对象,遴选出岫岩的玉雕、抚顺的琥珀雕刻、大连的贝雕等非遗项目,囊括了多位传承人的作品。这些诠释生生不息工匠精神的作品,让海内外观众在这些有生命力的雕刻中,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一把雕刻刀、一枚贝壳,大连贝雕传承人金吉在展位前专心于创作,他手拿雕刻刀在贝壳上雕刻纹样,厚薄有度,刚柔相济,精致的纹案慢慢显现,围观的人们对他的技艺赞叹不已。一名来自意大利的游客表示对贝雕项目印象很深,“大连贝雕给了我很大惊喜,这么潮的展品真的让我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抚顺琥珀雕刻的茶具、挂件等同样受到海内外游客欢迎。“抚顺琥珀产地西露天矿的琥珀资源已经近乎枯竭,制约了抚顺琥珀产业的发展。”抚顺琥珀雕刻传承人范勇说。为此,他成立了科研团队,引入物理、电子技术,采取文化和科技相融合,将破碎的琥珀“再造”,再将“再造”的琥珀用现代人的审美与传统工艺相结合,雕刻出工艺品,既解决了原料枯竭问题,又使“老字号”焕发出青春活力。刺绣不靠滤镜靠针脚精彩的古渔雁民间故事、梦幻的李氏民间掐褶纸、承载古韵的满族刺绣以及辽菜传统烹饪技艺、辽河口渔家菜特色食材加工技艺与习俗及二界沟排船制作技艺等,这些非遗项目以精湛的技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生动的现场互动,向游客展示了辽宁非遗的独特风采。一碗成一味,口口皆满足。辽菜传统烹饪技艺传承人张春海手中面皮翻飞,几下就制作出“鸭蛋形”的豆沙包,为舌尖上的美食注入了浓浓的辽宁味道。现场观众黎杨一边品尝豆沙包一边说:“在成都能吃到这样地道的辽宁菜,真爽!我的朋友圈里全是豆沙包的视频和图片,大家都在转发,可火了,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沈阳李氏民间掐褶纸传承人李雪带到现场的直径1米大的南瓜和怀抱玉米的小熊猫作品让观众爱不释手。而古樯木、压舱石、铁锚这些古渔雁民间故事,让游客深刻领会了它们的内涵。独具民族风格的满族刺绣(岫岩满族民间刺绣)、“渔雁”群体征服海洋和崇拜海洋的精神载体二界沟排船制作技艺也让现场游客叹为观止。活动现场,许多观众分享了观展感受。来自成都的汪女士看着满族刺绣(岫岩满族民间刺绣)传承人陈素香的作品说:“以前听说过满族刺绣,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观看过满族刺绣的针脚,太细腻了,鸟的每一根绒毛都这么清晰,这个无滤镜的技艺太高超了。”多年来,在非遗保护传承过程中,我省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积极探索非遗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通过建设非遗体验基地、举办各类非遗展览、组织非遗进校园进社区、开展非遗研学旅游等活动,为公众了解和认识非遗资源搭建平台,真正让非遗走进大众视野。记者:杨竞
06/10 - 辽宁:老街不老 正又燃又潮“逆生长”
刚刚荣获“2025中国咖啡产业特色街区创新奖”的沈阳八经咖啡小巷近日热度飙升,这则消息让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城市更新话题再次泛起涟漪。权威行业研究与市场调研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给出获奖理由:八经咖啡小巷通过历史文脉活化、业态跨界创新、青年创业生态构建的可持续运营模式,为全国咖啡产业与城市更新融合发展树立标杆,并显著提升区域经济活力与城市品牌影响力。一条咖啡街撬动一条产业。截至今年4月,沈阳全市咖啡门店数量达到2690家。咖啡外卖消费也活力十足,据《2025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过去两年时间里,沈阳市咖啡外卖订单占比年均增速达到75.26%,领跑全国。一条老街宛如一座城市的经脉,不仅串联起往昔的繁华,更成为文旅融合、消费升级的试验田。在辽宁,还有一同埋头创新的老街:大连东关街、丹东安东老街、营口辽河老街,一批老街区以独特的文化传承、创新的业态模式和丰富的游玩体验,吸引着八方游客。沈阳八经咖啡小巷热度飙升。夏日,年轻人循着咖香,在此观瞻缓行。(摄影:查金辉)文脉新生老街里的城市记忆解码大连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新开放的十五号院里,头发花白的张连升老人来到“这里有故事”展馆,他推着老花镜,凑近展柜,仔细端详着高满堂的作品手稿,嘴里喃喃自语:“这字里行间都是咱大连的故事啊!”十五号院运营管理公司投资人王丽红介绍,展馆生动讲述了闯关东的故事,让游客真切感受本土文化魅力。如今这里兼具文博展览、留白剧场等各类文化场景。这座始建于1905年、被视为“闯关东第一站”的街区因文化空间的重塑而游人如织。街巷深处,一出好戏正在上演。5月28日,沉浸式环境互动戏剧《老酒馆》在东关街首演,演出以互动、沉浸式为亮点,让观众从“旁观者”变身“剧中人”,将“闯关东”年代的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左手咖啡、右手历史”。沈阳市民曹旭阳经常光顾咖啡小巷,一坐就是一下午。他很享受这种环境,“很随性”。占地约3.44平方公里的八经咖啡小巷在沈阳市和平区,似乎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这条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老街留下诸多时光的印记。如今,街上不仅有26处不可移动文物和诸多老建筑,也遍布多达159家极具现代感的咖啡饮品店,吸引着年轻人纷至沓来。丹东安东老街今年3月入选第四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整个街区参照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筑形式,复原了聚宝街、中富街等丹东历史名街格局,里面浓缩着丹东轻工业文化发展史,孔雀牌手表、“齐洛瓦”冰箱、康齿灵牙膏等物件,勾起了无数人的回忆。“这些老物件都是原来爷爷奶奶家有的,看着还挺有感触的!”娄丽平时遛娃喜欢在四处“探索”,看到这些老物件就兴致勃勃地向孩子介绍。营口辽河老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61年,营口正式开埠,也成为东北第一个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被誉为“中国北方露天的百年商埠博物馆”。漫步在营口辽河老街,31处历经百年的近代建筑保存完好,众多老字号、老作坊申遗成功。老世兴、瑞昌成等老商铺,不仅延续至今,更展现出营口历史文化与中西建筑风格融合之美。这些老街承载着厚重历史,又在现代化进程中,以各自的方式守护和传承文化基因,让城市记忆历久弥新。业态焕新传统街巷的青春密码“东关街变化太大,既有回忆又添文化味,美食还多!”市民张峰感慨道。大连东关街的活化升级,让历史记忆与现代生活完美共生。几步外的半宅咖啡馆内,顶棚巧妙地模拟老电车的内部构造,复古吊灯散发出柔和的光,与电车把手相映成趣。楼梯旁还保留了一面百年老墙。“装修时,我们特别注重与文物专家沟通,确保每块砖石、每寸墙面都得到最妥善保护。”主理人李博站在墙前,眼神中满是敬畏。英国汇丰银行奉天支行旧址、巨型咖啡杯、彩虹斑马线……这是多数打卡者在沈阳八经小巷的必到之地,“CASCOFFEE”就在这个黄金点位。店门口,人们争相拍照,店内几桌客人悠闲地靠在椅子上享受咖啡时光。80后老板刘大伟热情招呼客人,他曾在咖啡店对面做摄影工作室,现在那里是他的另一家咖啡店“MAGENAN”,两家店分别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既有大众口味,也有精品咖啡。刘大伟见证着街区通过“微改造+文化激活”,增设艺术装置、改造建设开放共享空间,不断提升街区颜值,也见证着街区通过“咖啡+非遗”等跨界实验焕发新生。敢在这里连开两家店的他干劲十足:“我能感觉到整个街区的起势,人气越来越旺!”“来一份海胆烤蛋!”来自济南的游客王美如出于好奇下了单。安东老街商户佟亮的摊位前围着几位年轻顾客。他刚上新的海胆烤蛋备受欢迎,透明水缸里是活色生鲜的海胆。“三年来,我更新了十余次菜单,摆放水缸还是街区管理员教的,年轻人就爱看这个鲜劲儿!”佟亮边忙碌边说,海胆烤蛋的香气里升腾着创新的热望。辽河老街则没有过度渲染老街的烟火气,而是在餐饮消费方面做“减法”,动员几十家小吃商户迁移至明湖新街经营。王立君的满绣工作坊获得更从容的呼吸,她一针一线绣出薄如蝉翼的耳环。“老手艺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王立君告诉记者,她在满绣创作中融入了哪吒等卡通形象,开发出满绣冰箱贴等新品,受到游客广泛欢迎。体验蝶变老街区趣味满满“电车来了,快,帮我拍一张!”街道的人群中广东游客晓慧兴奋地喊道。她手中高举着大连201电车造型的马卡龙甜点,伴着电车咣当咣当的独特声响,面对镜头甜甜一笑,眼睛弯成了月牙。“东关街站,心愿达成!”她脸上满是满足。安东老街轻工业文化展览馆入口处,数字“讲解员”成为新宠。学生陈书念好奇地提问:“丹东保存最完好的满族古村落是哪里?”……数字人对答如流,“两人”你问我答,不亦乐乎。与此同时,街区还组织了“二十四节气、八大传统节日”活动,游客在参与中体验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老街上,不仅有收获快乐的游客,还有收获幸福的老板。“我就是在店里的一次活动中,认识了我媳妇。”在八经小巷道边,就是“光和盐HALOCOFFEE”。小店里,到处都是老板阿迪和爱人的照片,记录着他俩的幸福时刻。阿迪笑着说:“这是我开店10年来的一次大收获。”收获爱情的同时,阿迪的咖啡店也蒸蒸日上。他每年都要到各地考察,于是,店里每季都有十余种不同的咖啡“在线”。现在,他不仅在全国性咖啡冲煮大赛中做评审,还为“咖啡小白”做科普,为业内同行培训冲煮技术、提供最新产品,延伸他的“产业链条”。当游客在老街找到“属于自己的故事”,当本地人将街区视为“骄傲的名片”,老街便真正成为城市精神的容器。这些街区的实践证明,老街不是城市的包袱,而是面向未来的文化资本。城市更新进程中,怎样的老街改造才能吸引人?文化学者、作家、国家一级导演杨道立认为,在老街焕新改造上,首先,应强化文化引领,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将文化符号与元素融入空间布局、建筑设计、业态规划等各个环节。其次,注重“人”的意义,留住烟火气。注重保留与提升街区居住功能和社区氛围。再者,推动功能再造,实现多元融合,在保护历史风貌基础上引入新业态,实现居住、商业、文化、旅游等多元功能的有机融合。最后,强化品牌塑造,提升城市自信,打造具有辨识度与影响力的品牌形象,利用多种渠道宣传推广,增强城市居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记者:李曼陶阳王荣琦佟利德
06/10 - 辽宁省朝阳市:六月好时节 田野美如画
6月4日,俯瞰朝阳市双塔区桃花吐镇的田野,绿意葱茏壮美如画。当日,在桃花吐镇附近的农田之上,一池池麦田、一垄垄大田秧苗、一栋栋棚菜呈现着夏之美,绘就了现代农业新图景。时下,朝阳市农田进入管理期,田野里的作物绿意盎然,生机无限,田野错落有致,交相辉映形成一幅幅自然画卷,农民劳作其中,美不胜收。记者:白铁军
06/09 - “三阳”联手共绘辽宁文旅新图景
在辽宁广袤的版图上,沈阳、朝阳和辽阳宛如三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镶嵌在历史与现实的经纬之间。它们承载着辽宁厚重的历史记忆,见证了这片土地上的风云变幻。在新时代的浪潮中,这三座带“阳”的城市又以独特的文旅魅力吸引八方来客,成为辽宁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缩影。连接北塔与南塔的慕容街,已成为朝阳文旅重要地标。(摄影:朱忠鹤)万年积淀构筑辽宁文化脉络不久前,升级改造重新开园的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再次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的目光。古生物化石展出数量由435块增加到2025块,数字技术重现亿万年前生命图景,这个国家级地质公园用触手可及的化石证明了朝阳地区的历史悠远。位于我省西部地区的朝阳,是我省正在力推的“三阳”文旅中的重要一极。从恐龙时代,到距今几万年的“鸽子洞人”,再到距今五千多年、开启了中华文明时间轴线上“古国时代”的红山文化,以及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燕、后燕、北燕曾在此定都,使朝阳成为当时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朝阳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为辽宁历史奠定了深厚的底蕴,是辽宁远古文明与早期文化发展的重要见证者。已经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沈阳,在辽宁历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努尔哈赤在此建立后金政权,皇太极在此改国号为清,沈阳故宫便是这段历史的鲜活见证。这座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两大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融合了满、汉、蒙等多民族建筑风格。到了近代,张学良故居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的风云变幻。从王朝的崛起,到近代的变革,沈阳始终处于辽宁历史发展的核心位置。辽阳,有着“东北第一城”的美誉,是东北地区建置最早的城市,其历史可追溯至战国时期燕国设立的辽东郡。自那时起,辽阳便成为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汉魏壁画墓群用精美的壁画描绘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神话传说,为研究汉代社会提供了珍贵资料;广佑寺历史悠久,其大雄宝殿是世界最大的木质结构佛教殿堂;东京城遗址、燕州城山城等见证了这座城市在不同朝代的辉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辽阳为辽宁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三座城市,从远古文明的起源,到近代历史的变革,共同构筑了辽宁历史发展的完整脉络。平湖楼是辽阳的标志性建筑。(摄影:郭平)在沈阳故宫的凤凰楼,游客们定格下属于自己的古风记忆。(摄影:朱忠鹤)文旅交融绽放辽宁迷人光彩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沈阳文旅的成绩单再次抢眼,酒店订单量同比增长36%,热度位居东北第一。沈阳方特欢乐世界、张学良旧居、沈阳故宫、沈阳森林动物园、辽宁省博物馆等位居热门旅游目的地前列。沈阳在端午节假期的“出圈”,既是近年来“旅游热”快速升温的又一次证明,也是“三阳”文旅交融、热度上升的代表。如今的沈阳、朝阳和辽阳,正凭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成为备受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近些年来,沈阳凭借故宫、张学良旧居等知名历史文化景点和丰富的现代旅游资源,每年吸引着大量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在沈阳故宫,除了古建筑之美,还经常举办各类文化展览,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清朝历史文化;春节期间举办的“新春祈福”活动,让游客参与写福字、挂灯笼等传统民俗活动,感受浓浓的年味。此外,沈阳大力发展冰雪旅游,每年冬季都会让沈阳成为游客体验冰雪运动乐趣的热门之地。这些丰富多样的文旅举措,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使沈阳成为一个既有历史文化底蕴,又充满现代活力的旅游城市。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资源,朝阳吸引了大量对历史文化和自然科学感兴趣的游客。为了更好地展示自身魅力,朝阳积极打造特色旅游线路。“传统文化游”让游客在北塔、南塔、凤凰山等处,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凭借大量珍贵的古生物化石,吸引着众多古生物爱好者,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回到远古时代。辽阳今年同样成绩斐然。辽阳打造的“古城文化游”品牌独具特色,游客漫步在辽阳古城的大街小巷,仿佛穿越回古代。发现于辽阳汉魏古墓葬里的彩绘壁画的生动形象,勾勒出两千多年前的历史风云;东京城遗址、燕州城山城等历史遗迹,见证了这座城市的辉煌历史。辽阳还充分利用温泉资源,将温泉养生与历史文化相结合,推出温泉养生游。辽阳通过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让游客在旅游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在文化中体验旅游的乐趣。记者:朱忠鹤
06/09 - 【最辽宁·景】湿地如画
6月的沈阳已经进入夏日模式。走进辽河南岸的七星国家湿地公园,空气清新,绿意盎然。曲折的水道在滩地上勾勒出天然的脉络,如镜的水面上倒映着蓝天白云,草木点缀其间,绘就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记者:查金辉
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