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辽宁非遗绝活为假日“景”上添花
    5月3日,铁岭市龙首山风景区内热闹非凡,音乐声、喝彩声一阵接一阵,一场精彩的会秧歌正在上演。抚顺地秧歌、盖州高跷、铁岭秧歌3支非遗队伍惊艳“斗舞”,为大家献上一场鲜活的非遗演出。这样的展演展示,在“五一”期间很多场所都能看到。4月26日至5月3日,由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多彩非遗美好生活——辽宁非遗“六进”系列活动举行。数据显示,活动期间,仅非遗研学、进高校、进景区、进商场4类活动,就有40项非遗项目、120余名传承人参演,花式整活惠及观众总人数近6万人次,有效推动非遗文化融入当代、融入生活,让“五一”假期充满浓浓的“非遗味”。市民和游客穿梭在沈阳老北市场中,听着吆喝声,看非遗表演,乐在其中。(摄影:杨竞)非遗市集吃喝玩乐一站齐“五一”假期,既能沉浸式体验非遗文化,又能近距离与传承人互动的非遗市集是非常受欢迎的活动之一。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选择了市民和游客较为集中的商场、景区等地开办非遗市集,为群众提供亲身体验非遗技艺、购买非遗产品的平台。灯光暗去,白色幕布上光影交错,锣鼓声响起。烟雾散去,皮影人物依次登场,翻滚、弹跳、打斗等动作,独具特色的掐嗓演唱,让观众屏息凝神,生怕错过任何一幕……5月1日至3日,沈阳老北市景区“非遗市集走进北市”活动的火热开展,让游客体验了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当天,凌源皮影戏、琥珀雕刻、煤精雕刻、岫岩满族民间刺绣等12项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齐聚一堂,通过剪、刻、雕、画等传统技艺展示,生动地呈现出作品背后的传统文化。景区内,游人观百族秀景、品舌尖美食、叹奇闻巧艺,无不为辽宁非遗的技艺赞叹。另一场在沈阳赛特奥莱商城内举办的非遗市集,同样为消费者带来了欢乐。关东微雕、辽西木偶戏、盖州皮影戏、沈阳李氏糖人制作技艺等11项非遗代表性项目集体亮相商业场所,展现匠心独运的辽宁手艺,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除了景区、商场,非遗市集还来到了博物馆。在沈阳市的张学良旧居陈列馆内,李永利、谭俊鹏、李贺、宋学云等非遗项目的省市级传承人为观众展示了核雕技艺、木雕技法与作品、百变模板、手制古风饰品、手绘书签等,让游客在参观陈列馆的同时,感受非遗文化,领略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这个假期,路过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境内六河高速公路出入口的游客,享受到了一场独特的非遗文化体验。为了让去桓仁的游客对非遗文化有直观感受,桓仁在高速公路出入口的旅游咨询服务站开展了桓仁非遗、文创产品展,桓仁版画、口福煎饼、条编筐篓、满族荷包、董大山香辣牛肉酱等非遗、文创产品展示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观看。“为了游客能够玩得尽兴,满意而归,我们在旅游咨询服务站开设非遗、文创产品展,就是为了让游客对桓仁非遗文化有所了解。部分景区还开设了非遗工坊、非遗体验,以提升游客的体验感。”桓仁县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副局长马雅楠在高速口驻守时对记者说。现场表演传统文化活动不打烊“我第一次来沈阳、第一次来沈阳故宫,在中国历史建筑群中尝试了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觉得很有趣、很开心。”4月30日上午,“故宫有戏——国粹遇见”活动现场,一位参加展演的俄罗斯芭蕾舞演员这样说。当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遇见”俄罗斯芭蕾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沈阳京剧院将京剧与沈阳故宫实景相融合,通过扮戏、沉浸式体验、交流互动、点控式观演及合影打卡等形式,带领俄罗斯圣彼得堡ICEVISION冰上芭蕾舞团的演员和游客感受中国传统戏曲文化魅力。在沈阳故宫凤凰楼前,俄罗斯芭蕾舞演员化上生、旦、净、丑妆容,穿上京剧服饰,变身中国国粹京剧中的包公、许仙、白娘子和穆桂英等经典形象,兴致勃勃地准备表演。京剧演员们耐心地为他们指导动作和神态,让俄罗斯芭蕾舞演员与中国的非遗文化零距离接触,擦出中西文化“跨界”融合的火花。在铁岭市龙首山风景区内,精彩的非遗表演引得现场观众叫好声此起彼伏。5月3日,抚顺地秧歌民间艺术团34名演员走进景区,展示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的魅力。“在抚顺地秧歌专场表演结束之后,我们还与其他两支队伍‘斗舞’。别看踩着高跷的演员高,我们一高一低互动起来非常精彩!”抚顺地秧歌民间艺术团团长、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巴恒金对记者说,会秧歌这种互动,是不同非遗项目沟通交流的一种方式,充分展示了非遗在当代的无限活力。5月2日,本溪市文物保护中心、桓仁县非遗中心联合组织了主题为景上又添花——非遗进景区助力乡村旅游活动。非遗项目朝鲜族瓢舞的演员们盛装出席,成为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主题研学年轻群体打卡高校如果说非遗市集带大家沉浸式体验了传统技艺的博大精深,景区表演为观众送去喜庆欢腾的节日氛围,那么,与教育研学相结合策划的“非遗高校巡演”和“非遗研学”两大主题活动,则充分体现了我省非遗传承工作的创新发展。作为“文明实践我行动”——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六进”的重要内容,多彩非遗美好生活——辽宁非遗“六进”系列活动,不仅承载了辽宁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体现了时代精神与创新意识。“五四”青年节前夕,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传承人走进渤海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了以“青春之约·草原欢歌”为主题的非遗高校巡演。活动现场,广大师生欣赏到了来自蒙古勒津的短调民歌、马头琴音乐、顶碗舞等精彩表演,领略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辽宁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两场活动观众超过3000人,激发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此外,为让年轻人体验非遗之美,增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鉴,4月26日,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邀请15名外国大学生和辽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师生一起参加非遗研学活动。他们前往非遗工坊——胡魁章笔庄,观摩传统的毛笔制笔工艺,中外大学生在这里探究毛笔的“前世今生”,在制笔、研墨的体验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随后,他们在文馨苑观看精彩的非遗展演,品味一场传统文化的盛宴。记者:杨竞刘海搏
    05/09
  • 《国宝辽宁》系列舞蹈首秀:“洛神”翩然出画来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5月4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美不胜收的舞蹈快闪活动在辽宁省博物馆进行。这是辽宁歌舞团、辽宁省博物馆创排的《国宝辽宁》系列舞蹈作品之“洛神篇”的首次精彩亮相。当日10时,一楼大厅内人头攒动。一段具有震撼力的强劲音乐响彻耳畔,观众好奇地四处张望,不由得停下脚步。曲调忽然一变,悠扬婉转的旋律渐起,一群发髻高耸、裙裾飘飘的女子伴着悠长的古韵,昂首而行,扬袖转身,与观众擦肩而过。最令人瞩目的是身着一袭红衣蓝裙、手执白羽红扇的“宓妃”,娉婷袅娜,拨裙回转,徐缓沉静,让人惊艳。舞蹈《月洛惊鸿》快闪生动呈现了洛水河畔那场动人的爱恋,令观众惊叹。(来源:受访者供图)为讲好辽宁故事、宣传辽宁形象,助力“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整合资源,发挥1+1>2的优势,组织旗下辽宁歌舞团、辽宁省博物馆围绕馆藏国宝,共同创排系列舞蹈作品《国宝辽宁》,旨在以舞蹈艺术诠释文物精髓,用跨界融合的方式让辽宁国宝“活起来”。当天的快闪现场为观众展示的正是《国宝辽宁》中首个精品舞蹈节目《月洛惊鸿》的惊艳效果及部分片段。东晋画家顾恺之以曹植名篇《洛神赋》为对象,创作了人物画长卷《洛神赋图》。此图真迹未能流传,宋人的摹本较好地保留了原作风貌,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名迹,《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也成为辽博镇馆国宝之一。《月洛惊鸿》正是以《洛神赋图》为创作蓝本,塑造出端庄秀美的洛神形象以及超然脱俗的审美意境。以舞蹈快闪来演绎文物故事,在辽博可谓是首次,辽博副馆长董宝厚表示,希望用这种创新手段加深观众对文物的理解,尤其是拉近文物和当下年轻人的距离。辽宁歌舞团(辽宁民族乐团)副团长马玉丽介绍,该系列作品的主创和演员团队努力挖掘蕴藏在传统中的深邃力量,以创新手段演绎国宝的绚烂华美。《月洛惊鸿》为女子古典群舞,共起用了22名女演员,演员的发型、服装等尽力还原画作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魏晋南北朝时的风格气韵。为了追求更高的节目质量,几个月来,他们不断进行打磨修改。目前,完整版的6分20秒的作品已经完成。整个舞蹈展现了从相遇、相知、爱而不得到回归4个阶段。“这是一个充满写意美的作品,我们希望观众看到洛神对美的追求和对爱情的向往。这些群舞演员既是宓妃,又是宓妃情绪情感的表达者。”马玉丽说。为了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演员们不仅要做到动作表演上的到位,也需精准领会作品的思想精髓。排练前,辽歌请辽博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帮助演员深入了解画作内涵。饰演“宓妃”的青年演员李博表示:“快闪这段3分钟的表演主要展现相遇时心动的感觉,融入了敦煌壁上舞等元素,希望通过我们的表演唤起观众的共鸣,加深文化认同。”快闪活动给在场观众以莫大惊喜,在一个个优美的舞蹈动作中,观众不仅获得了审美上的感官享受,也切身感受到画师提笔时的情怀,从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辉煌而震撼。“特别棒,国宝和舞蹈的精彩联动让我们看到了辽宁文化底蕴的深厚。小姐姐们的舞姿是对‘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的现实呈现,充满中国古典美学气韵。”一位观众说。《国宝辽宁》系列舞蹈将会从辽博的书画类、器物类等馆藏国家一级文物中,精心挑选最具代表性、声望极高同时深受大众喜爱的文物作为创作素材,打造跨界融合文艺作品。目前,除了首个作品“洛神篇”,脱胎于宋徽宗《瑞鹤图》的男女群舞也已完成创排,正在打磨提升中。记者:吴丹
    05/09
  • 辽宁省朝阳市工业“重头戏”唱出新精彩
    记者从朝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获悉,今年一季度,朝阳市工业实现“开门红”,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速10.3%,高于全省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4.2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3,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年初以来,朝阳市提前谋划,多次召开专题推进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各相关部门多次开展入企调研和走访慰问活动,对企业情况进行摸查,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帮助指导和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安全生产、用水用工等问题,精准施策、靶向发力,以扎实、贴心的服务助力各企业稳产、促产。朝阳市坚持项目化、清单化和工程化,围绕“六个着力建设”,紧盯14个产业集群,谋划推动了凌钢焦炉装备升级绿色发展改造、超低排放改造二期、1#-4#高炉装备升级,通鑫年处理120万吨冶金固废,金达钛业海绵钛全流程生产线数字化改造,百盛钛业全流程海绵钛、电解镁、海绵锆等546个工业项目,工业投资增速达40.2%,其中,技改投资增速达132.3%。与此同时,朝阳市围绕“新材料和现代冶金产业集聚地”建设,紧盯“两钢”等85户规上企业,推动凌钢绿色发展综合改造(二期)工程、朝钢系列技改等项目建设。紧盯金达钛业、新都黄金等28户规上企业,推动华祥年产10万吨氧氯化锆、新都黄金余热回收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紧盯唯科东明、喀左丛元号等88户规上企业,推动东晟年产5000吨石墨负极材料、江丰预制直保温管等项目建设。坚持质效提升,“三化”水平逐步提升。在工业高端化方面,朝阳市引导企业创新、梯度升级,共申报创新型中小企业4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户,申请复核中小企业8户;确定推荐39个项目申报2024年度辽宁省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19个产品申报工业创新产品。在工业智能化(数字化)方面,朝阳市邀请行业专家完成一季度“助企服务诊断”活动。北票市、龙城区已申报省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正在等待批复。在工业绿色化方面,推荐天亿机械制药装备绿色工厂1个案例申报“无废企业”典型案例,正在开展2024年度省级绿色制造名单推荐工作。此外,朝阳市还坚持立足特色,加快“一县一业”发展;坚持规下同抓,推进中小企业茁壮成长,首季全市规下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快速增长。记者:张余吴仕丰
    05/08
  • 沈阳上榜全国十大“夜游”热门城市
    “五一”假期,沈阳老北市人气爆棚,累计接待游客129万人次,同比增长7.83%。客流量在夜间达到最高峰,在炫彩的灯光下,景区人头攒动,人们观看精彩的“龙凤呈祥”表演,欣赏杂技、互动巡游、快闪、评书等节目,体验夜游沈阳的乐趣。这是沈阳“五一”假期再次火爆出圈的一个缩影。据统计,“五一”假期累计接待国内游客824.98万人次,同比增长35.0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0.85亿元,同比增长74.61%。数据大幅度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夜游沈阳”的助力。随着天气转暖,沈阳市依托特色景区、景点,围绕发展夜经济,推动文体旅融合,请游客体验烟火气、国际范儿、时尚风。沈阳故宫博物院是“五一”期间全国各地游客来沈阳的最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摄影:杨靖岫)夜游项目把游客引过来“烤肉、大冷面、炸鸡、泡菜……好吃的太多,根本吃不过来。”在极具特色的西塔街,河南游客郭女士说。和平区以太原街、老北市、西塔街3个24小时不夜城为引领,推出“3+9+9”文商旅融合场景。与此同时,和平区文安路、奉天巷、新华街等老牌美食街区,以及八经咖啡小巷都成为游客在夜间深度体验城市魅力的打卡地。微度假、短途游,点亮夜色。“五一”假期,沈北新区依托文旅资源优势,推出十大板块、40个场景、开展40余项文体旅活动、定制5条精品路线,营造浓厚的假日氛围,特别是推出多项夜游活动,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游玩需求。5月3日晚,2024沈阳首场无人机流星雨上演,每小时有130颗“流星”划过天空。方特欢乐世界调整假期营业时间,主题夜场限时回归。全新亮相的项目、浪漫的超长烟花秀引来不少年轻游客。一河两岸时尚、现代的夜景,时常出现在沈阳文旅宣传片中,是不少游客的向往之地。“五一”假期前夕,沈阳17艘浑河夜游船正式开航,为游客提供欣赏夜沈阳的绝佳视角。“五一”假期,浑河外滩市集接待客流20万余人次,时光里酒吧街接待消费客流8万余人次。一名陕西游客用相机记录着两岸美景,他激动地说,“亲眼看到了闪耀的大钻石,比网络视频里看到的更加震撼!”夜间消费让游客留下来“五一”假期前夕,在2024沈阳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大会暨智见沈阳产投大会上,沈阳市发布了“24个重点场景”,多维展现沈阳魅力。会上,业内人士提出:夜间消费是白天的2到3倍,游客的需求包括吃、玩、文创等,让游客留下来,对拉动经济的效果非常明显;沈阳体育基础雄厚,要让游客“跟着赛事去旅行”。在老北市开展的非遗市集,人们在游览景区的同时,可以看凌源皮影戏、琥珀雕刻、岫岩满族民间刺绣等非遗作品。“五一”期间,沈阳市举办50多项文体赛事活动,包括CBA半决赛、中甲足球联赛、北巴尔虎山的越野挑战赛等,吸引众多游客看比赛、撸串烧烤。“夜色”之美,把游客吸引来、留下来。据某旅游社交平台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沈阳上榜全国十大“夜游”热门城市,是东北地区唯一入选该榜的城市。沈阳老北市与上海外滩、天津之眼共同入选“五一”假期最受欢迎“夜游”景点。夜经济给力,沈阳各景区景点都拿出了不错的成绩单。据统计,沈阳故宫累计接待游客22万人次,同比增长27.05%;张学良旧居累计接待游客14.75万人次,同比增长23.09%;沈阳中街客流308万人次,同比增长10%。此外,“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累计接待游客17.8万人次,同比增长72.82%;北陵公园累计接待游客136万人次,同比增长66.26%;中国工业博物馆累计接待游客8.24万人次,同比增长228.1%;辽宁省博物馆累计接待游客8.25万人次,同比增长40%。记者:陶阳
    05/08
  • 辽宁省辽阳市:赏景出游 尽享美好时光
    白塔公园民俗博物馆龙鼎山泰和园天佑门弓长岭·云海鸡冠山·最美公路核伙沟森林公园
    05/07
  • 辽宁省朝阳市:共赴春花里的国风之约
    “五一”假期,牡丹花、丁香花、文冠果花、杜鹃花、海棠花送上满城芳香,很多景区,“春花”成为了活动的主角。朝阳市开展的踏青赏花系列文旅活动也随之推向高潮,游客们竞相在花树下合影,留下这一季“朝阳花开”的繁华。喀左利州古城举办的“花朝五月国风游园”活动吸引了众多游人前来体验。花朝节,也称花神节、女儿节,是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节日。花朝节这天女孩子们相聚玩耍、结交好友,青年女子赏红拜花神、吃花糕、行花令,祈祷自己像花一样美丽。游客们在观看花神祈福仪式、城门迎宾仪典、花神提灯游园、河上巡游、十二花神走秀的同时,还可逛国风市集赏好物,很多游客身穿花神的梦幻古装,开启旅拍。游玩利州古城,“偶遇”花神降临;来到凌源女神宫汤泉城,唐僧师徒四人途经于此;走进如意山庄,绘有各式花色的彩色纸伞点缀在桥上……“国风”元素打造的新场景让时空交错,让传统文化闪光,游人们沉浸其中,趣味无穷。记者:韩云波
    05/07
  • 辽宁:丰富供给激活旅游消费
    5月2日,沈阳南湖公园内,游船、摩天轮等娱乐设施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游玩。(摄影:查金辉)5月2日,沈阳棋盘山露营地,一顶顶帐篷下,市民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摄影:杨靖岫)假期首日,丹东鸭绿江景区游客人数创历史新高,当地消费市场持续升温。(摄影:刘海东)“五一”假期,我省各地挖潜力、扩供给,满足游客多样性、个性化、高品质的旅游需求。多个旅游景区接待游客数量再攀新高,全省文旅市场热度持续提升,旅游消费不断增长。记者:查金辉杨靖岫刘海东
    05/05
  • 辽歌辽博合力推出 国宝辽宁之洛神篇快闪
    05/05
  • 画卷葫芦岛:暮春万物长 处处春耕忙
    和煦春风吹来了新的希望,新一季的耕耘正式开始。
    04/30
  • 中国百名油画家主题作品展系列活动走进辽宁创作182件作品
    地势险要的锥子山长城,引得多名艺术家铺陈纸笔、纵情挥洒。用画笔记录发展,用色彩勾勒美好。4月21日至27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辽宁省委宣传部指导,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主办的“山海有情天辽地宁”万里海疆——中国百名油画家主题作品展系列活动走进辽宁。来自全国各地的油画名家收获满满,壮美的辽宁山海与丰富的人文景观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7天的采风活动共创作182件油画作品,作为采风的延续,主办方将于9月在辽宁举办“山海有情天辽地宁”万里海疆——中国百名油画家主题作品展,届时,将精选这次采风活动创作的优秀作品进行展出。山海人文之美激发画家创作热情4月22日,艺术家们来到地处医巫闾山东麓,素有“幽州重镇”之称的北镇,走进富屯街道龙岗子村、梨花大道、医巫闾山风景区等特色村落和景区,体验自然村屯的宁静质朴之美,感受万亩梨花竞放的盛景,领略医巫闾山的雄峻多姿,以画家之笔展示北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秀美风光。置身此情此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铁牛表示,作为辽宁人,这次能在家乡各地采风是一种独特的体验。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委员、北方油画院名誉院长孙浩则把绘画地点选在了医巫闾山的半山腰上,一个个踏春游客的身形巧妙地再现于画中,与明丽的春山之景相得益彰。采风活动第二站来到了历史悠久的义县奉国寺。这座始建于公元1020年的千年古刹,集木构、雕塑、彩绘于一体。在迷蒙春雨中,20多名油画家用画笔捕捉古刹的每一寸细节,将千年的辽代风韵定格在画布上。在随后的3天里,艺术家们在葫芦岛兴城古城,登高俯瞰,将古城内的建筑、街巷等风貌绘诸笔端。艺术家们在这里不仅感受到老城的独特味道,保持良好的古城池现状,也让大家更好地体会到辽宁渤海湾边的丰厚人文历史遗存。很多第一次来到九门口的艺术家,被水上长城的独特风光深深吸引,他们画出水上长城的美丽倩影,长城两岸崇山峻岭和山岭间正在盛放的桃林。无限风光在险峰,艺术家们来到被称为“三龙聚首”的锥子山长城,因三股长城汇聚至此齐集上山而地势险要。艺术家们爬上城墙,范迪安站上烽火台的高点,在大幅画布上纵情挥洒,留下最壮美长城风景的“印象”。请名家绘新作画出辽宁风采中国百名油画家主题作品展系列活动走进辽宁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担任学术顾问,带领全国及省内25位画家共同参与。7天里,画家们深入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北镇医巫闾山、义县奉国寺和葫芦岛兴城古城、绥中九门口长城、锥子山长城等地,完成了采风创作活动。此次活动借助山水、滨海等自然生态资源,主办方邀请全国美术名家来辽写生创作,进一步增进文化交流互鉴,用名家名作绘出辽宁风采、讲好辽宁故事、传播辽宁声音、凝聚奋进力量,充分彰显辽宁“山海有情天辽地宁”的独特魅力。范迪安在启动仪式致辞中表示,此次交流活动,有助于大家一起来研究思考,今天的美术如何更好地讴歌时代、表现人民、反映生活,彰显新的文化使命。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王辉表示,“万里海疆”的系列活动不仅要绘出自然海岸线的变化,更要描绘出当今城市或村落历史、社会的建设性变革,要让艺术家所从事的美术活动,成为助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历经7天采风,范迪安总结说:“一是队伍雄壮,油画家们都是来自全国的精锐力量,通过采风创作对发展中的辽宁及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有了深刻体验,并通过画笔加以描绘,不仅回报了地方,更是美术界的一件盛事。二是此次活动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让我们倍感温暖。总之,这是一次饱满的学习之旅,也是一次广泛交流之旅,一周之行收获满满。”记者刘臣君
    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