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东文创,金奖出圈!“大吉和喜旺”斩获国家级荣誉
近日,2025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颁奖典礼在青海省西宁市青海体育中心举行,来自辽宁丹东的文创品牌——“大吉和喜旺”一举夺得大赛金牌!金牌作品:黄海萌兽·海鲜毛绒玩偶“大吉和喜旺”巧妙地将丹东本土的海鲜特产与文创设计相结合,创造出一系列生动可爱、情感丰富的毛绒挂件。每一只“小海鲜”都拥有独特的名字和个性,不仅萌态可掬、治愈心灵,还具备互动解压的功能。“我们出售的不是普通的毛绒玩具,而是丹东的鲜活海鲜,个个饱满且充满活力!”这句销售口号,不仅展现了产品的趣味性,更让每一位顾客深切感受到丹东海鲜特产的鲜活魅力以及这座城市的文化温情。文创:让城市更有温度“大吉和喜旺”由三猫设计、三亦木品牌策划(丹东)有限公司共同打造,是一个深植丹东、面向全国的文创品牌。该品牌以丹东的著名景点、四季风光、鲜美海鲜、优质草莓、古老银杏、河口桃花以及咸鸭蛋等元素为创作灵感,将城市独特风貌与美好寓意巧妙融入每一件产品之中。目前,品牌已成功推出近200款产品,产品线丰富多样,涵盖毛绒特产系列、积木冰箱贴系列、小夜灯冰箱贴系列、艺术家联名丝巾系列以及家居用品系列等。品牌背后:用心讲好丹东故事三亦木品牌策划(丹东)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是丹东老牌设计企业三猫设计分立出来的策划项目公司,专注于品牌形象的全案策划与设计。公司占地面积逾1000平方米,团队规模近30人,服务范围涵盖品牌定位、LOGO设计、IP打造、文化梳理与建设,以及品牌空间效果呈现,全方位助力企业构建卓越形象。2025年,公司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创立文创品牌“大吉和喜旺”,以文化创意为载体,大力推广丹东的城市形象与旅游文化。欢迎选购:把丹东带回家目前,“大吉和喜旺”已在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欢迎选购这份“可以带走的丹东记忆”。●线下门店安东阁数字体验馆断桥1950便利店抗美援朝1950便利店安东老街二楼小屋里文创店●线上平台抖音:大吉和喜旺小红书:大吉和喜旺淘宝:大吉和喜旺企业店此次“大吉和喜旺”在全国大赛中斩获金牌,不仅是品牌自身的荣耀,更是丹东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未来,丹东市文旅广电局将系统梳理本地文化IP,鼓励更多市场主体投身文创开发,让“大吉和喜旺”的成功经验遍地开花。我们坚信,文创不仅是商品,更是讲好丹东故事、传播城市形象的金色名片!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05 - 话题总播放量11.8亿次!首届直播大赛落幕
11月4日,“鸭绿江畔丹东真好”丹东首届直播大赛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在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本次活动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宣传部、市商务局承办,市委网信办、市文旅局等多部门联合协办。闭幕式现场流程紧凑、亮点纷呈。直播大赛总导师汇报大赛成果,学员优秀短视频作品进行集中展播,生动展现丹东的城市魅力与产业活力。辽东学院获最佳组织奖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摘得最佳团体奖北京丹东企业商会荣获最佳推荐奖🥇杨洋斩获个人冠军🥈张铄、刘艳获个人亚军🥉崔洪吉、刘春光、解玉娟等3人获个人季军此外,还评选出甜美主播奖、最具创意奖等20个个人单项奖及最佳带队导师奖。本次大赛核心亮点,“鸭绿江畔丹东真好”话题传播成效显著。截至目前,话题总播放量从赛前的3506.7万次飙升至11.8亿次,增幅超33倍;搭载话题号人数由赛前900余人增长至5662人。全民参与的内容创作与传播,大幅提升丹东城市形象和特色产品在网络空间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人才培育方面,大赛累计培训学员1276人次(1007人),涵盖高校学生、企业职工、媒体从业人员、乡村新农人等多类群体,为146家企业、61家非营利单位实现了数字化赋能,构建起多层次、多领域的直播电商人才梯队。参赛学员以“种子教师”身份持续传播电商知识,形成“以赛代训—持续传播—本地孵化”的长效电商人才孵化体系。产业赋能成果显著,特色产品销售与推广实现双丰收。选手通过直播带货,成功推广50余家企业近百种本地优质商品,包括草莓、梭子蟹等农海产品及孔雀表、戴家(米叉)子等品牌消费品,大赛期间累计带货金额超亿元,成功探索“直播+农业”“直播+工业”发展路径。同时,大赛推动文旅资源赋能与宣传双增效。选手通过镜头全方位展示鸭绿江断桥、虎山长城等文旅地标,探寻丹东烧烤、全鱼宴、朝鲜冷面等特色美食,以矩阵式传播带动“十一”期间丹东旅游热度,让全国观众实现“云游丹东”“云品丹东”,有效激活本地文旅消费潜力。记者/刘响王子宁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05 - 打卡拍照定格秋日美好
眼下,正值丹东银杏最美时节——满城金黄的银杏叶,铺就一条条金色大道,构成一幅宜人的美丽画卷。11月3日,丹东市朝鲜族文化艺术馆在六纬路举办“银杏季·朝鲜族服饰免费打卡”活动,让市民定格这份秋日与民族文化的双重美好。活动现场,市朝鲜族文化艺术馆将漂亮的服装摆在银杏树下,市民办理完租借手续,便可挑选心仪的朝鲜族服饰。艺术馆还组织工作人员帮助市民穿戴,并讲解朝鲜族服饰的特点及风格。身着朝鲜族服饰的市民在摄影师的指导下,在金色的银杏大道上拍照留念,沉浸式体验朝鲜族民俗文化之美。在此打卡拍照的市民王莉表示,这个活动太接地气了,既拍出了漂亮的照片,也圆了自己多年的梦想。据了解,艺术馆通过与市民、游客互动的方式,将朝鲜族文化融入文旅发展,让大家在体验民俗风情的同时,感受浪漫轻松的氛围。记者:吴琼
11/05 - 我市企业总数突破5万户,创历史新高
截至2025年10月底,我市实有各类企业5.06万户,首次突破5万户大关,创历史新高;经营主体质量稳定指数90.95%,位列全省第一;在辽宁省品牌价值评价中,26个丹东品牌入围,数量居全省第二,品牌价值总额632.69亿元,同样创下历史最高……准入便利化改革“做减法”激活市场主体“新生力”市场主体的蓬勃生长,离不开制度创新与优质环境支撑。近年来,我市依托企业“一网通办”平台和营业执照自助打印机,做好登记服务的“减法”与“加法”,将企业开办便利化水平推向新高度。目前,企业通过“一网通办”平台开办率已达99.8%,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在企业开办、变更、注销“一件事”集成办理基础上,持续延伸服务链条,推进企业迁移登记“一件事”改革。同时,为162户个体工商户完成“个转企”登记,助力市场主体“从小到大”稳步成长。针对企业发展资金短缺压力,推进注册资本认缴制改革,为1627户企业完成认缴出资期限备案登记,切实为创业创新松绑减负。质量强市建设“提能级”筑牢品牌发展“硬支撑”从“准入易”到“发展好”,近年来,我市以“质量强市”建设为抓手,为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搭台赋能。2025年,新建两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工作站,为企业提供全链条质量技术服务。在品牌培育上,两家企业入选“2025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榜单,合计品牌价值96.42亿元。在辽宁省品牌价值评价中,我市再创佳绩——26个品牌入围,数量居全省第二,品牌价值总额632.69亿元,为历史最高。其中,东港草莓以418.55亿元品牌价值位列全省农业区域品牌第三,同比提升6.9%,实现“五连升”;东港杂色蛤首次参评即斩获93.53亿元品牌价值,成为丹东特色产业品牌新标杆。知识产权赋能“添活力”打通创新发展“资金链”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我市深化知识产权工作建设,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54件/万人。2025年,新报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申请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企业26家,进一步强化了特色产业品牌保护。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达成专利质押融资5笔,质押金额5315万元,切实将“知识产权”转化为“融资资本”,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资金活水。从营商环境优化的“软实力”,到质量品牌建设的“硬实力”,丹东正以“优环境、强质量、树品牌”的组合拳,推动市场主体从“数量积累”向“质量跃升”转变,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根基。记者/王俊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04 - “改”出高颜值,“造”就幸福感
初冬的清晨,在振安区五龙背镇段大沙河,不少居民沿河岸步道散步健身。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像一条银色丝带穿镇而过,呈现出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河道景观。曾经杂草丛生、河道狭窄、水流滞缓的大沙河,随着五龙背镇政府进行综合治理,大沙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1000多米长的河道已经完成改造:两岸新建的护坡、步道、护栏、太阳能路灯、休闲广场和亲水平台等配套设施均已建设完工。沿岸新种植的景观树木错落有致,提升镇区颜值和居民生活质量。在岸边,俯身望去,河水清澈见底,鱼儿穿梭其间,野鸭在水面上畅游,呈现出一幅生态画卷,吸引许多居民和游客前来拍照打卡。一位常来散步的村民笑着说:“大沙河经过治理,河岸变漂亮了,每天来这里走一走,心情也特别的舒畅。”更令人欣喜的是,这条河正从“政府管”变成“大家爱”,许多志愿者主动参与河流的守护,弘扬环保意识共建绿色家园,切实增进了沿岸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记者/吴琼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04 - 振八街“枫景”醉秋光
深秋时节的丹东,正以多元色彩演绎秋日童话。继满城银杏铺就“黄金大道”后,振八街的红枫悄然进入最佳观赏期。似火的红掺杂着橙黄,将整条街道渲染成靓丽画卷,吸引市民与游客前来打卡留念,成为我市区秋日里又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连日来,随着气温逐渐降低,振八街两侧的枫树褪去翠绿,换上了红、橙、黄相间的盛装。阳光穿透枝叶,将红叶映照得愈发鲜亮。从街头到街尾,层层叠叠的红枫🍁交织成廊;微风拂过,红叶簌簌作响,光影斑驳间尽显秋日浪漫。行走在街道上,仿佛步入一幅流动的红叶画卷:抬头是如火如荼的树冠,低头是铺满落叶的“地毯”,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清香,令人沉醉不已。市民和游客漫步其间,用相机和手机定格📷美好瞬间,尽情享受着这份秋日静好。目前,振八街的枫叶正处于最艳丽的阶段。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城市绿化美化工程,打造了一批特色景观街道。振八街的红枫与其他街路的银杏、锦江山的秋景相互呼应,形成了“一路一景”的城市秋景格局,不仅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也成为丹东吸引游客的重要名片。秋日正好,红叶正艳。不妨趁着晴好天气,走进振八街,在红枫树下感受秋的韵味,定格属于这座城市的秋日浪漫。记者/周广庆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04 - 冬航季产品“套餐”送到家门口
11月2日,由大连机场集团、南方航空、中国国际航空等10家骨干航空公司及5家国际旅行社联合举办的大连机场冬航季航空旅游产品丹东专场推介会举行。作为响应国家及省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的具体实践,本次推介会将优质的航空出行产品和旅游线路送至丹东市民“家门口”,有效降低信息获取门槛,进一步吸引沈阳、哈尔滨乃至南方城市游客通过航空渠道走进丹东,带动餐饮、住宿、购物等关联消费增长,为即将到来的冰雪旅游季预热造势,助力冬季“热经济”持续升温。推介会上,大连国际机场集团市场营销部作冬航季航线布局解读。大连机场汇聚36家国内外航空公司、运营160条航线,连接国内外通航点103个,形成覆盖广泛、衔接高效的航线网络。国内航线中,北上广深等主干城市直航比例大幅提高,热点城市航班量、“候鸟季”城市航班量均有增加。国际及地区航线优势凸显,国际航线通达性东北最优。随后,各航司与旅行社同步推出特色产品。春秋航空作为丹东市场主要服务商,依托18条大连出港航线,联合春秋旅游推出广西巴马养生之旅、潮汕美食之旅等产品。大连北方假日国际旅行社则发布三大目的地特惠套餐,精选西安、云南、三亚黄金线路,提供特惠机票及团队尾单;上线“大V旅行同业分销平台”,整合机票、签证、酒店等一站式资源,助力旅游同业实现共赢。见习记者/葛怡鸣李然博记者/刘响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04 - 灯火映金黄 邀您夜赏银杏大道
深秋的丹东,百年银杏褪去绿装换上“金衣”。夜幕降临后,城市灯火与金黄银杏叶交相辉映,七经街、九纬路等核心路段化身浪漫打卡地,吸引市民与游客争相定格这份秋日限定美景。10月末至11月初,是丹东银杏的最佳观赏期。暖黄色路灯光穿透层层叠叠的银杏叶,在路面的“金毯”上洒下斑驳光影。微风拂过,黄叶翩翩飘落,与城市夜景相映成趣。孩童追着落叶奔跑嬉戏,手中攥着刚拾起的扇形黄叶。情侣依偎在树旁,举着手机自拍,让金黄背景定格甜蜜瞬间。摄影爱好者架起相机,耐心调整最佳角度、参数,捕捉叶片与灯光交融的灵动画面。不少游客利用丝巾、帽子等“道具”,在银杏树下摆出各式造型,欢声笑语萦绕在“黄金大道”上空。为方便市民和游客赏景打卡,住建部门优化了沿线照明设施,让夜间赏景更舒心。如今,夜赏银杏已成为丹东文旅新热点。“黄金大道”与城市烟火气交织,既展现了生态之美,更彰显了城市独特底蕴,成为深秋里最灵动、最动人的“城市名片”。记者/周广庆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03 - 我市20家企业亮相辽宁省电商盛会
10月30日至31日,中国(辽宁)品质电商合作交流活动周和辽宁省第六届电商直播节在沈阳新世界博览馆举办。市商务局组织瑞沃尔、优迪诺、老戴家食品等20家企业、50余种产品亮相,吸引客商驻足关注。活动现场设全球电商供应链选品对接展洽区,丹东市展区和东港、凤城、宽甸3个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展区同时亮相。丹东欣时代、新东方智衣(丹东)通过现场直播,累计线上销售近百万元。在10月30日举办的直播节启动仪式上,省商务厅对2024年度、2025年度全国农村电商典型案例进行颁奖。凤城市的卢琳、宽甸满族自治县的陈军荣获“2024年全国农村电商带头人”称号;凤城市的张丽娟荣获“2025年全国农村电商带头人”称号;凤城市蓝旗镇农业产业化电商扶贫协会直播基地获评“2025年全国县域直播电商中心(村播学院)典型案例”。记者/刘响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03 - 开栓供暖 我市今冬供暖季正式开启
11月1日零时,我市正式开启今冬集中供热。全市供热系统已提前完成试运行、管网改造等准备工作,以“未诉先办、接件即办”新机制和全覆盖的服务网络,全力保障市民温暖过冬。记者在欧尚广场小区17号楼居民姜先生家中看到,温度计显示室内温度为22℃。“今天是正式供热第一天,我对这个温度很满意。早晨我想洗一下过滤网,不会操作,就打了客服电话,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上门,不但帮我清洗了过滤网,还教会了我怎么操作。”姜先生说。据悉,全市现有21家供热企业,供热面积达7134万平方米,用户72万户。其中,市区供热企业18家,供热面积4688万平方米,用户47万户;各县(市)供热企业3家,实现一县一热源,供热面积2446万平方米,用户25万户。全市供热企业到场储煤及合同在途已达99%以上。为确保供热质量,今年初,我市组织相关部门和各供热企业对上个供热季暴露的问题进行“回头看”,对收集整理的28717个问题进行精准分析,梳理出达标要求舒适温度类、设施维修类、房屋原因类等7类问题,编制《问题清单》;以问题为导向,分析成因,提出改进措施,编制下发《整改责任清单》。市政府多次召开调度会,并到供热企业和施工现场调研督导,针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协调、调度,研究解决。各级政府、各供热企业共投入1.7亿元,对热电厂、锅炉房、换热站、供热管网及楼道立管进行维修改造,累计完成老旧管网及楼道立管改造230公里,超出计划40%。在优化服务方面,市供热管理部门建立“未诉先办、接件即办”机制,实现热用户诉求快接、快转、快办,在主要媒体公布全市供热管理部门和供热企业服务电话68部;建立供热网格微信群,主动征求居民对供热的意见,及时处理问题,主动发布抢修信息。供热企业印发供热服务卡5000张、宣传海报1000张,同步开启社交平台咨询及报修业务。今冬供热季,我市将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扎实做好设备运行、能源储备、服务监管等工作。依托供热数据平台,强化监管手段,持续跟踪供热企业运行情况,根据不同时间节点和天气变化情况,指导督促供热企业调整供热参数,确保热用户室温达标。记者/王子宁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