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兴城古城 赴视觉盛宴10/11
- 从“流量”到“留量” 沈阳文旅火爆出圈10/11
- 搭平台展示辽宁好品 促合作共话丰收喜悦10/10
- 节日期间我省文旅市场热度消费双提升
国庆中秋期间,我省紧扣“踏秋赏枫醉游辽宁”主题,聚焦新场景打造、新消费培育、新体验提升,持续策划推出一批高品质文体旅融合活动,营造了欢乐祥和、热烈浓厚的节日氛围,有效激发了文旅消费市场活力,为全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据综合统计,截至10月8日15时,全省累计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7.5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18.2%。全省9家一级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同比增长34.62%。假期,盘锦北旅田园·黑风关古镇日客流量破万,街巷人潮如织。(摄影:王克威)“醉游辽宁山海成诗”金秋文旅体验缤纷登场。沈阳植物园百合花展集中展出20个品种、5万余株精品百合,打造出绚丽多彩的秋日花海景观。朝阳北票市大黑山旅游景区的莫奈花园精心种植多种适应高海拔气候的观赏植物,不同色块的花卉如流动的调色板,尽显自然与艺术交融之美。盘锦含章湖度假区推出花海露营、帆船体验、水上娱乐等多元化项目,为游客打造难忘的秋日旅行体验。“光影为媒山海回响”秋季视听盛宴精彩启幕。大连市世纪留声音乐文化博物馆推出庆国庆迎中秋民族音乐会,在演绎经典民族乐曲的同时融入现代编曲理念,彰显民族音乐的传统韵味与当代气质。鞍山“好运莲莲·千山奇妙夜”水幕光影夜游活动,通过光影科技与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让游客实现“白天追山景,夜晚赴灯约”的双重体验。本溪市创新呈现“去有‘枫’的地方”中秋读书诗会,以月为伴,在斑斓秋色中打造一场融汇经典诵读、文化品鉴与自然意境的雅集盛宴。丹东市举办公益惠民演出,通过歌舞、戏曲、器乐、诗朗诵等节目展现地域文化特色。葫芦岛红海栈道景区海上美术馆集中展出150余幅珍稀野生动物摄影作品,以专业影像呈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节日里,葫芦岛兴城宁远古城开展文旅融合活动,引来大量游客。(摄影:田嘉)活化文化资源,润泽百姓生活。假日期间,各地推出了“深探文脉沉浸古今”系列文化活动。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我省推出“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三大红色旅游主题线路,“循迹英雄路奋进新征程”主题实践活动全面启动。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创新推出大型红色沉浸式讲解情景剧《赤》,以生动的艺术手法引领观众共同践行一场“信仰之约”。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开展“颂红色荣光庆盛世华诞”等活动,通过红色歌曲演唱、情景剧演出、乐学课堂与传统文化体验,让游客在参与中传承红色精神。假日期间,我省推出系列主题艺术展,更有23家博物馆积极响应公众文化需求,推行延时开放服务,共同营造“博物馆之夜”文化氛围,有效释放文化场馆公共价值,取得了良好社会成效。营口市博物馆推出《辽宁千年文脉·图片展》,全景展现辽海文化发展脉络。辽阳雷锋纪念馆举办“墨韵绘华章共筑中国梦”迎中秋庆国庆76周年书画作品展,激发群众爱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双节”期间,丹东鸭绿江畔人气爆棚,成为热门打卡地。(摄影:周广庆)非遗传承焕新彩,国潮雅韵入人心。辽宁省博物馆举办“中秋花灯DIY”“辽博手作”等活动,通过互动教学推动馆藏文物与非遗技艺深度融合,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跨界创新。沈阳地铁首座非遗主题车站正式亮相,将唐派京剧、评剧“韩花筱”、十二生肖等非遗元素创新融入公共空间,营造“出行即遇文化,随手可拍经典”的城市氛围。阜新福宇博物馆“梦回千年”古风市集打造传统文化盛宴,游客在手工制作体验中深切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双节”同庆,舌尖寻味必不可少。抚顺凭借其独特的美食文化魅力,成功上榜高德扫街榜“烟火气”城市榜单,数据显示前往当地特色小吃店的游客人数显著提升,展现出浓郁的城市烟火气。铁岭凡河镇康熙楼解压大院举办“十一黄金周钓大鱼越野摩托体验周”,推出系列体验项目。记者:王笑梅
10/10 - 本桓宽高速:邂逅秋日最美“枫”景10/09
- 老场景“变身”假期潮玩新地标
国庆中秋长假期间,由沈阳的老厂房、老仓库改造的文创园和游乐场人头攒动。经过近年来的改造,曾经机器轰鸣的厂区、存储粮食的仓库等,已成为假期炙手可热的潮玩新地标。 10月1日,游客在中国工业博物馆内游览。(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10月1日,游客在中国工业博物馆内游览。(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10月1日,游客在中国工业博物馆内游览。(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10月1日,游客在沈阳红梅文创园游览。(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10月1日,游客在沈阳红梅文创园游览。(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10月6日,游客在沈阳奉天工厂文创园内拍照。(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10月6日,游客在沈阳奉天工厂文创园内拍照。(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10月6日,游客在沈阳1905文化创意园内观看乐队演出。(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10月6日,游客在沈阳奉天工厂文创园内的城市书房内阅读。(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10月6日,游客在沈阳1905文化创意园内的商铺选购文创产品。(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10月8日,小朋友在沈阳粮仓文化产业创意园内的“快乐专+”游乐场体验游乐项目。(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10/09 - 省双拥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在沈阳举办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广泛宣传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的先进经验和感人事迹,进一步营造“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浓厚社会氛围,持续巩固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团结凝聚强大合力,9月28日,由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军区政治工作局主办,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辽宁儿童艺术剧院)承办的辽宁省双拥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在沈阳举行。辽宁是红色革命热土,积淀了丰厚的红色基因,素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近年来,全省军地各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聚力打好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扎实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制度机制持续健全、为军服务积极有为、拥政爱民富有成效,尊崇尊重氛围更加浓厚,军政军民团结迈上新台阶,“双拥之花”开遍辽沈大地。此次报告会,以“同心筑长城携手促振兴”为主题,分为“红色印记•初心如磐”“潮头放歌•共促振兴”“携手远航•同心筑梦”三个篇章,从全省近百个先进典型中精选8组典型代表,通过多角度呈现全省军民在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中团结拼搏的感人事迹,激励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勇于争先、谱写新篇,为打好打赢三年行动决胜之战作出更大贡献。在“红色印记•初心如磐”篇章,驻辽部队葫芦岛“8•20”抗洪救灾群体和“矢志双拥奉献服务”代表张孝荣,分别讲述了“军队挺膺抢险救灾”和“矢志双拥奉献服务”的生动故事,展现了“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的使命情怀与鱼水情深。诗朗诵《双拥礼赞》,诠释了辽宁军民携手同心浇灌“双拥之花”、共促振兴发展的壮丽画卷。“潮头放歌•共促振兴”篇章中,“军民共育成长成才”代表罗佳全、“军队投身兴教助学”代表96605部队、“军地助力乡村振兴”代表李东魁父女,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不同领域“双拥人”立足岗位、拼搏奋斗的感人故事。歌曲《爱我人民爱我军》旋律悠扬,唱出了“双拥传统代代传、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家国情怀。在“携手远航•同心筑梦”篇章,雷锋班作为“雷锋精神传承践行”代表,汇报了持续弘扬雷锋精神、奋力书写新时代雷锋故事的创新实践;“创业兴业聚力同行”代表李德禄、解从阁,分享了他们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崇军拥军的动人故事;“国防建设攻坚奋进”代表“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分享了他们勇于争先、奉献国防的奋斗历程。报告会在大合唱《阔步新时代》中落下帷幕。一件件双拥事迹、一个个感人瞬间、一段段心路历程,传颂着脍炙人口的新时代双拥佳话,谱写了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的壮丽赞歌,呈现了一场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双拥文化盛宴。报告会的成功举办,极大激发了全社会参与双拥工作的热情,激励广大军民见贤思齐、勇于争先,凝聚起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强大精神动力。大家纷纷表示,此次报告会,是辽宁双拥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也是双拥工作支持强军兴军的一段生动见证,将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学习他们爱国拥军、无私奉献的大爱情怀,学习他们心系国防、支持部队的责任担当,学习他们弘扬传统、续写荣光的传承精神,更加自觉地弘扬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尊崇军人职业,尊重退役军人,奋力续写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时代新篇。
09/30 - 高铁开通,文旅优惠政策“随车而至”
作者:王笑梅
09/30 - 我省各地精彩亮相辽洽会09/29
- 沈佳高铁沈白段开通运营
9月28日,沈(阳)佳(木斯)高铁沈白段开通运营。沈佳高铁沈白段起自沈阳北站,经辽宁省沈阳市、抚顺市,吉林省通化市、白山市,接入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二道白河镇的长白山站,线路全长43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线路开通后,北京朝阳、沈阳北至长白山站最快旅行时间分别缩短至4小时33分钟、1小时53分钟。 沈佳高铁沈白段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进一步优化完善东北地区高铁网布局,抚顺、通化、白山迈入高铁时代并融入全国高铁网,对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战略实施,带动沿线旅游资源开发,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9/29